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科考发现川西北地区沙化严重 “高原明珠”或消亡

2010年11月27日 09:04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这可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源泉,不能眼看着这么沙化啊!”近日,刚刚结束川西北沙化第二次科学考察的四川省林业科学院研究员王金锡告诉记者,3年前他们去过的那条若尔盖草原公路如今已被一片黄沙掩埋。“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川西北有可能全面沙漠化。”他担忧地说。

  不少专家呼吁,应该将川西北防沙治沙工程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尽快遏制川西北地区沙化的蔓延。

  3年前的公路已被黄沙取代

  川西北若尔盖湿地是我国最大的高原沼泽湿地,也是长江、黄河上游天然蓄水库,从若尔盖湿地注入黄河的流量占黄河总流量的30%。但是,由于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包括若尔盖、理塘、石渠等大草原在内的川西北地区,在过去60年间沙化越来越严重。

  为探寻其成因和治理路径,2007年,四川林业部门曾派出规模较大的沙化科考队赴当地进行科学考察。今年9月,省林业厅厅长王平组织相关厅局专家进行座谈、会商,并于10月派出沙化科学考察队深入若尔盖县、红原县和理塘县进行专题调研。

  科考队进入若尔盖草原后大吃一惊:3年前他们去草原走的那条公路已经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黄沙。科考队队长王金锡回忆说:“前年只听说雨季来临,河流涨水漫到了公路边,今年去了才发现整条公路已经被黄沙完全掩埋。”

  据介绍,沙化严重的地方,已看不到草场边的护栏,以前种下的治沙植物变得枯瘦不堪。早些年的时候,冬天来临牦牛找不到牧草是常有的事;但现在,就算开春了,牦牛刨土寻找草根的情景也屡见不鲜。

  事实上,若尔盖是川西北地区受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县之一,据四川省沙化荒漠化监测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若尔盖沙化土地面积达7万公顷以上,相当于黄沙侵占了整整一大片狭义上的成都平原。

  几十年后“高原明珠”或将完全消失

  蓝天、白云、湖泊、森林、草甸……这是川西北最有特色的自然风景,九寨、黄龙、亚丁等一批世界级重要景区就在川西北地区。但受到沙化侵蚀的影响,被称为“高原明珠”的高山湖泊正急剧萎缩。

  花湖是若尔盖草原的著名景点,可由于人为原因和全球气候变化,近年来花湖的水面平均每年萎缩5米~10米,水面只剩下原来的1/3,原来有湖水的一些地方已经露出了沙地。几年前花湖景区内在湖面修建的栈桥,如今已变成了旱桥。

  花湖的命运是整个若尔盖大草原命运的缩影,一些无名的小湖泊已经默默地消失了。据科考队对若尔盖县麦溪乡兴措湖进行的遥感分析显示,1974年面积还接近400万平方米的兴措湖,到了2009年就萎缩到了264万平方米,从卫星图像及地形图资料上可以清楚看到湖泊的形状变化,湿地规模减少了约32.9%。

  另据有关专家通过卫星图像及地形图资料结合实地调查,将1985年和2000年两个时段的卫星图像对比,发现若尔盖县湿地明显萎缩。照此推算,几十年之后,这些美丽的高原湖泊将会完全消失。海子干涸或萎缩,大量湖床出露,形成新的沙源。科考专家称,到时候恐怕成都的摄影爱好者和“驴友”会感到无比寂寞,当他们再来到从前风光秀美的高原湖区时,看到的恐怕只有露出湖床的湖底。

  盼“举全国之力”加快沙化治理

  在过去30年中,川西北地区为防沙治沙开展了一系列治理,但由于技术力量的有限和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当地沙漠化仍在肆虐。科考队此次提供的调查报告证实,川西北地区1994年沙化面积为64.16万公顷,到2009年增加为82.19万公顷,15年间沙化总面积增加了28.1%。

  如何尽快阻止川西北地区沙化的蔓延?11月,四川省林业厅又组织科考队前往当地开展科学考察。科考队在近日向四川省委、省政府提交的“科考报告”中提出,应采取生物、工程等措施治理沙化土地;健全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型产业,转移和减少对自然草地资源的依赖性和负荷;提高沙区全民素质;提高防沙治沙的执法力度;加强沙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沙区生产生活条件;加强沙化科学研究和监测等综合治理措施。

  “川西北地区防沙治沙工作涉及面宽、综合性强,估计资金需求量将达100亿元以上。”王金锡说,这样一个浩大的生态建设工程,有赖于国家来加以推进。四川省林业厅和科考队已呼吁将川西北地区防沙治沙工程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高柱)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