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嘉兴选拔干部要晒家庭背景 防"官二代""富二代"

2010年11月30日 08:29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毕传国绘(人民图片)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丈夫:嘉兴市电信公司职工;女儿:小学学生;父亲、母亲: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十八里桥村务农。”“妻子:嘉兴市辅成小学教师;女儿:幼女;父亲、母亲:嘉兴市秀湖区亚都社区居民。”……

  这是最近浙江省嘉兴市公开选拔副处级领导干部预备人选公告中公开的部分内容。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公告中首次晒出了这15名拟任提拔干部的家庭成员情况。此举一推出,立即引来社会广泛热议。

  打破身份壁垒

  从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两新”组织中选拔人才

  嘉兴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之一,社会发展水平列居浙江省前列,也是浙江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今年7月,嘉兴在全市范围内启动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是嘉兴第一次专门面向全市年轻干部专项公开选拔一批副处级领导干部预备人选,竞选对象主要是197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75后”、“80后”年轻干部,以解决市年轻干部储备不足的问题。

  此次选拔干部的另一个亮点是打破类别界限,突破身份壁垒。改变体制内选人做法,拓宽选人范围,15名副处级领导干部预备人选面向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市级国有集团公司、2009年主营业务收入1亿元以上新经济组织、民政部门登记在册社会组织符合条件者。

  15名副处级领导干部预备人选,全部向企事业单位符合条件的人员敞开,社会反响热烈。196名符合条件的报名者中有6人是大型国企的现任中层正、副职负责人,3人为新经济组织领导,15人为新社会组织人员。

  公示家庭背景

  是对干部更深层的监督,也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手段

  从7月开始到11月结束,历时3个多月,通过动员、报名、审核、笔试、面试、调研、考察、任用等8个阶段,共有15名干部成为副处级领导干部预备人选。整个过程始终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真正达到了公选效果。

  按照惯例,这15名副处级领导干部预备人选需向社会公示。

  从目前全国各地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情况看,还存在干部群众信息掌握不够全面的问题。特别是对拟任提拔干部家庭成员信息不够公开,会导致干部群众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猜忌。

  嘉兴市委组织部部委会一致认为公众对干部选拔工作心存疑虑,并不在于其该不该位居要职,也不在于是否是“官二代”或者“富二代”,而在于其从政之路是否符合程序正义,是否公开透明,是否存在“暗箱操作”。

  “要进一步增强竞争选拔干部的公开性、科学性和透明度,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需要向社会公示选拔干部预备人选的家庭成员情况。”嘉兴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杨立平向嘉兴市委汇报。经市委研究,决定以此为契机,大胆创新实践,公示干部的父母、配偶从业以及子女就学等直系亲属的基本情况。

  在公示前,嘉兴市委组织部充分听取了各方意见,特别是15位最终人选的意见。大家认为,公示干部家庭成员情况,是对干部更深层的监督,也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手段。最终入围的副处级干部预备人选也表示,这样做并无不当。当然,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保护干部部分隐私,在公示中,没有公布其家庭成员的具体姓名。

  公众力挺创举

  有利于提升干部信息的透明度,更好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

  11月6日至12日,《嘉兴市公开选拔副处级领导干部预备人选公告》在嘉兴党建网“红船网”面向全社会进行了为期7天的公示。拟任提拔干部家庭成员基本信息的公示,迅速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有网民表示,“确实应该这样做,在我们地区,父亲当局长女儿当科长,妻子在丈夫直接下属单位工作的情况比较突出,群众意见很大。”有网友评论,“对拟任提拔干部的个人及家庭情况,组织部门如果刻意回避,或是遮遮掩掩,不仅达不到‘保密’的目的,反而会激发人们去‘人肉搜索’。嘉兴的做法不仅彻底‘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而且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

  人民网网友评价说:“嘉兴的这一做法在全国尚无先例。将后备干部家属的身份、职业等信息,也纳入干部任前公示的范畴,堪称一个进步。既有利于推动任前公示制度本身的不断完善,也有利于提升干部信息的透明度,更好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至少,有了这样一个公示内容,此前在许多地方干部选拔过程中出现的‘官二代’质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化解。”

  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法学副教授解志勇认为,公示拟任提拔干部家属身份的更大价值还在于,它通过增加官员个人信息公开的内容,实现了对官员隐私边界的收缩,并在无形之中再次宣示了这样一个基本的现代法治理念:在公共利益面前、在监督制约权力的根本法治原则面前,作为掌握公权力的政府官员,其个人隐私决不能与一般民众等量齐观,而必须做出必要的让渡。否则,官员一面希望执掌公权,一面又不愿意牺牲部分个人隐私权,那么,被牺牲的就必将是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

  北京律师杜凤涛说:“嘉兴做了一件别的地方不敢做、或者没勇气做的事。希望晒干部家底这样的创举尽快形成制度,在更大范围推广。”(记者 袁亚平)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