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学者谈"十二五"规划:具备世界眼光 体现中国智慧

2010年12月06日 10:19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所谓“眼光”,是指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所谓“智慧”,是指中国智慧和世界智慧——

  研究“十二五”,学习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制订“十二五”规划,可以有不同的视角和眼光。我觉得比较重要的有“五种眼光”:一种是实践眼光,就是立足于实践,从实际出发制订规划和战略。一种是理论眼光,就是用科学的思想理论指导实践,这是灵魂。一种从主体来说,就是人民眼光,从人民的角度来看怎么制订战略,怎么解决人民所关心的问题,怎么组织动员人民来共同建设美好生活。这“三个眼光”,很多同志实际上已经直接或间接谈了不少,所以我想侧重于从另外两种眼光,即从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来谈谈我的认识,也就是从时空两个角度科学地认识我们的历史方位、任务、机遇和挑战。

  所谓“历史眼光”,就是把“十二五”及其规划放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来考察。所谓“世界眼光”就是把中国的发展放在世界大环境中来考察。

  从“历史”眼光来说,我们将要制定的是“十二五”规划,就是说,前面已经制定过十一个计划或规划。回顾以往走过的道路,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成绩和不足,经验和教训,也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我们发展到一个程度。面向未来,则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十二五”与下一个十年及至2020年的关系,看到它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什么样的意义。

  从“世界眼光”来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与世界已经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十二五”期间,外部环境对中国将会产生更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如果说,过去的中国经济社会是相对独立的话。那么,现在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制约。

  “十二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不仅取决于国内的条件和状况,很大程度上还要取决于我们如何应对世界大环境的变化。所以,制订“十二五”规划,就不能仅仅看国内的状况,而要用更宽广的视野看世界的状况、看世界的机遇、看世界的挑战、看我们应对这种机遇和挑战的本领和水平。所以,要提高制订规划的水平,就一定要有世界的眼光。

  -“十二个规划之变”有什么特色

  把十二个五年计划(或规划)连接起来,实际上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中国发展变化进步的脉络。

  比如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是我们有计划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尝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为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个五年计划,是从1958年到1962年,由于受“左”的思想的影响,不断地提出高指标,社会上刮起“浮夸风”,所以,这个五年计划甚至连正式文本都没能颁布,实施的效果也最差,主要经济指标是负增长。

  第六个五年计划,是改革开放以后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这个计划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经济与社会共同发展。所以,计划的名称改成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在原来“国民经济”后面加上了“社会发展”。

  第九个五年计划,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订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这个规划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成果,它的实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制订的。所以,其全部内容都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另外,“十一五”把“计划”改成“规划”,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的特点。

  所以,以往的发展规划充分展示了我们发展进步的历程。在这样的基础上制订“十二五”规划,可以以已经取得的成就为基础,吸取以往制订规划的经验和教训,适应新的形势发展,提出更加科学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十二五”规划《建议》吸取了世界哪些建设经验与智慧

  虽然“十二五”规划还在制订过程当中,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还是“建议”。但这些建议已经充分体现了世界眼光,因为这些建议全面分析了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充分肯定我们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充分肯定我们面临着机遇及挑战。所以,《建议》的各个方面都注意到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力求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

  具体地说,文件当中,以及我们现在逐步普遍使用的一些词汇,如:“可持续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绿色、低碳经济”等等,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从国外学来的,是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碰撞的产物,吸取了世界经验或者智慧的产物。

  另外,文件中各方面的内容都体现了中国与世界的双向互动,力求顺应时代潮流,又参与世界竞争,处理好与世界其他国家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特别是注意防范来自外部的风险,比如,如何继续应对好国际金融危机所产生的影响。

  -“十二五”规划《建议》体现了哪些“中国智慧”

  “十二五”规划《建议》体现的“中国智慧”应该说是很丰富的。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比如说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国发展的一个大问题,这与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解决这样的问题,不能照搬其他国家的道路和办法,而只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所以,十七大也好,“十二五”规划《建议》也好,都把“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来对待,而且根据中国的特点,强调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对农民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强农惠农的力度,这些政策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别。

  再如,中国地域辽阔,各个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如何把全国的发展整合成一个整体,这就是我们在现代化过程中需要始终认真研究和解决的大课题。所以,这些年来,我们除了东部率先发展外,还进一步提出了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战略,而且使各方面的战略构成一个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继续实施好这些战略,是“十二五”期间的一项大工作。这项战略和工作的难度,也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难以比拟的。不仅过去,今后也还需要继续发挥我们特有的“中国智慧”。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