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长江日报:北京治堵方案被指“排外”

2010年12月08日 15:10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北京治堵方案可能包括限制外地户籍人口购车等强制性措施。

  堵车不独北京有之,限制外地人的治堵措施究竟有没有用,从没见到哪个城市提供实证性的证明。限制外地人,就是保护本地人,内外有别,城市内部的内外之分就这样确立了起来。

  内外有别又何止在交通领域。就业、治安、社保、教育、医疗等几乎所有社会事务领域,多多少少都有内外思维的深刻印迹。这就是今天的城市排外症。其基本逻辑是,将城市看做是资源的集合,资源就那么多,资源供给总是跟不上人口增长,怎么办?区分外来人与本地人。本地人理直气壮地处于资源分配的优先地位,而外地人则往往被推向种种限制措施的前台。

  资源总是稀缺,否则人类要经济学干什么。权力、地位、武力乃至身体素质、拳头硬度,在历史上都曾成为优先获取生活资源的决定性因素。这一序列,又加上了城市户籍内外这一条。不是城乡户籍,而是城市之间的户籍之别。这是一种新趋势。我认为,这事实上是在城市内部,建立起一种资源分配的等级制。

  人是社会性、群居性的,排外是人类的生物本能,这有科学上的说明。排外可以保护族群安全,这是排外的生物学功能。排外也有政治功能,哪怕是虚构一个“外”,可以造成内部政治的团结一致。

  在社会学意义上,何为城市的“内”,何为城市的“外”,并无一定之论。过去,涌入城市的农村人口被称作“盲流”,盲流是要被驱赶回去的。这是典型的城乡二元体制下的城市中心视角,也可以说是工业中心视角。于是所谓内外,主要是城乡、工农业之别。

  “外地户籍人口”并不见得都是农业户籍,限制外地户籍人口的措施表明,内外区分不仅发生在城乡之间,也开始发生在城市之间,而且有愈演愈烈的势头。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是城市之间形成了一种激烈的相互赶超、相互竞争的关系。

  以前划分城乡,目的之一是为了在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中尽快发展起工业,工业往往布局在城市,因此城乡之内外主要是限制农村、优先城市,城市之间并无明显的竞争。

  城市内部的内外区分则不同。由于城市间是一种竞争关系,限制外地户籍,相当于轻装上阵,增强竞争力。这是一种新的“甩包袱”做法。正是由于城市间的激烈竞争,一方面限制非本地户籍人口享受城市资源,另一方面对城市发展急需之“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城市则往往开门欢迎,解决户籍不成为难题,住房、交通等福利也双手奉上。

  限制农村人口不得人心,而限制非本地户籍人口,有时会受到本地人士的欢迎,然而,这同样是危险且有害的。照此趋势,为城市竞争之便,甚至开始清理本地户籍人口,也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赶超与竞争会成为中国城市的长期语境,逐渐生长的排外情绪理应被视为一个问题、一种症状。人类社会发展出宽容与平等的观念,为了对抗排外的生物本能,对城市来说,宽容与平等不能落在竞争之外。(刘敏)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