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工人日报:要在治堵和生活品质间寻求平衡

2010年12月10日 09:21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首堵”北京痛下决心要治堵了——北京市委在日前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将通过五年努力,使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城市运行保障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交通拥堵现象得到有效治理。

  事实上,在即将到来的下一个五年计划中,许多大城市都像北京一样表达了同样的治堵决心,重庆就表示“未来五年主城将着力建成‘不塞车’的城市”。

  众所周知,交通拥堵是许多城市的一个病症,并且得病时间都不短。透彻而全面的病因分析并不缺,但这药该如何下却是个挠头问题。

  如今,除了从硬件、软件上提高车辆通行、交通管理能力,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常规药”外,北京又增加了几剂“新药”:“将制定防止机动车过快增长的措施,研究利用经济手段控制机动车污染和解决重点拥堵路段交通拥堵问题”,“鼓励就近就业,从源头上减少市民出行需求”等。

  中医有“头痛医脚”之说,还讲究“君臣佐使”:一个方剂,不是几种药物的简单组合,而是基于丰富临床经验之下的主次分明的有机配比。治理交通拥堵,同样也需要有一个整体观念和综合考虑。

  采用经济手段“治堵”虽然高效,却是“看起来很美”。一旦落实到具体措施上,除了“提高城市中心区停车费”外,其他方式似乎都乏善可陈。

  比如,上海采用“车牌拍卖”,结果有人对之以“异地购车,本地使用”,上海拥堵依旧;北京曾经实行的“拥有停车位才能购车”,最终也是不了了之;一些地方的“收取拥堵费”,因牵扯到需要供养新增机构及人员,得失还待细细计量。

  交通拥堵是城市化进程中躲不开的发展阶段,因为,机动车数量增加是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正如有人戏谑的“哥买的不是车,哥买的是生活品质”。是故,“从源头上减少市民出行需求”愿望虽好,可听起来别扭。没人不渴望“就近就业”,但在政府难以改变“公共资源、产业大多聚集于城市中心区”的现实面前,大多数人无奈只好成为奔波人。

  交通拥堵要治理,市民提高生活品质的需求也要满足。但以堵治堵只会更堵,不仅堵车,还会堵心。关键是,在治堵和生活品质之间找到一个平衡,这对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和能力,无疑是个不小的考验。(杨兆敏)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