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新华每日电讯:尊重失足妇女从不游街示众开始

2010年12月13日 14:35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1日,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局长刘绍武在公安部工作会议上表示,公安部将继续对娱乐场所组织严格日常管理,辅之以常态化暗访侦查,做到每周不少于一次的检查,以严防涉黄违法犯罪出现反弹。刘绍武称,“以前叫卖淫女,现在可以叫失足妇女。特殊人群也需要尊重。”(12月12日《新京报》) 

  改名似乎一般都不受待见。比如“偷菜”改“摘菜”、“徽州”改为“黄山”等,都受到了舆论讥抨;至于把“贫困”说成“低收入”,把“失业”说成“待就业”,把“穷人”说成“待富群体”,把“下降”说成“负增长”,更是引起了坊间强烈不满。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改名都不值得推举。比如,将“卖淫女”改为“失足妇女”,再比如将“残废”改为“残疾”,再到如今的“残障”。这样的改名,笔者认为未尝不可,显示了理念的进步。不过,将“卖淫女”改为“失足妇女”也受到了部分网友的质疑:光改名有用吗?关键是怎么做。

  平心而论,将“卖淫女”改为“失足妇女”,尽管并不尽如人意,但起码是一种观念上的进步,多少彰显出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尊重之情。在现实中,还有不少人以“婊子”“鸡”“妓女”等称呼来称谓她们。种种蔑称的背后,是对女性的极不尊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道德宣判。再说,不少女子堕入风尘的原因并非单一的,有的是被胁迫,有的是贫困所致,有的确实是“失足”。在这种语境中,将“卖淫女”改为“失足妇女”,有一定的合理成分。当然,“失足妇女”也未必十分准确,叫“性工作者”也许更妥当些。

  与此同时,笔者认为,一方面固然要改名,另一方面,更要来一些实质性的尊重。改名毕竟只是一种简单的表达,充其量只是技术考量,如果改名之后,执法者仍然对这类女子充满傲慢与偏见,甚至侮辱、歧视与虐待,那么改名的实际意义就近乎为零。

  在当下,少一些游街示众,比改名更有意义。今年7月5日,广东东莞警方绳牵卖淫女游街——两名穿着时尚的涉嫌卖淫女,不但赤脚,且戴着手铐,背后还被幼绳牵着,被指认现场。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将卖淫女游街示众,或者公示,已经成了不少执法者的习惯性做法。通过游街示众,羞辱这些性工作者,执法者不仅能获得执法快感,还能宣示了道德优越感。当然,执法者对卖淫女的羞辱和伤害不止是游街示众。  

  今年11月28日,公安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全国妇联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保护卖淫妇女人身权和健康权、名誉权、隐私权,不得歧视、辱骂、殴打,不得采取游街示众、公开曝光等侮辱人格尊严方式羞辱妇女,要严格做好信息保密工作。这一通知很有针对性,也极其必要。如果执法者坚定不移地践行这些规定,即便不改名也无妨。(王石川)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