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河北欲打造环首都新城 号称10年再造一个北京(图)(2)

2010年12月14日 08:54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字体:↑大 ↓小
    在北京工作的上班族,为了回到在燕郊的住处,每天都会上演一场930公交大战。记者 肖翊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一体化”有多远?

  “环首都经济圈 ”离我们究竟有多近?

  燕郊的市民大都认为,年底实现“010”区号统一以及手机同城无漫游,当可期待,但对拟于明年开通直达北京的轻轨却并不看好。

  “早就听说要修,但是现在也没见动工。”一位长期往返于燕京两地的职业司机如是认为。至于更多的示范园区与功能基地,燕郊的居民更多评以“那应该还是想象”。

  与此同时,更多的居民则对民生建设“一体化”的现实性抱有质疑。“到时候肯定有更多的河北患者去北京就医,给北京原本就不堪重负的医疗资源带来新的负担;现在燕郊的水费2.15元/吨,北京则是4元/吨,到时候燕郊的也要跟着涨上去吗?”

  诸如此类的问题,令“环首都经济圈”这个听上去很美的概念,变得有些不切实际。

  “‘环首都经济圈’设定了五年发展目标,也是这届政府推的重点工作,肯定在后续的几年有很大发展。”上述河北省发改委人士肯定的说。

  河北省计划在今年底将上述13个县市区的电话区号一并统一为“010”。这是近在眼前的事情。

  《中国经济周刊》向河北省发改委核实,得到的回复是:“电话号码是要改,原来计划是一步到位,但目前看不太可能,因为号码修改之后方便北京了,河北打河北的电话就变成长途了。目前有些地方像廊坊 、燕郊已经改为了区号010,但是这13县市区中离北京相对偏远的贫困地方,现在就改有点浪费通讯资源。将来随着总体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肯定要逐步实施。”

  据记者从河北省发改委了解到,目前高铁和轻轨也并非不可期待,同城化涉及轻轨和高铁的选址目前正在进行当中,还没有最后确定。

  在养老、医疗、社保等方面与北京居民实现一体化,在很多河北人看来,更像是一种奢望。河北省发改委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河北省社保部门还要制定一些具体的政策,具体到县市区还要根据《实施意见》进一步细化措施,不可能一步到位。“不会像当初设想的那么美好。在执行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再逐步完善。”

  据记者了解,“环首都经济圈”方案,将从明年1月份正式开始实施。但是涉及到养老、医疗、社保等一体化因牵涉到北京,需要北京的呼应,方案还在不断完善和修改中。“河北自身能做的一些事情先动起来,比如给一些招商引资的政策优惠等。”上述河北发改委人士说。

  记者日前从河北省发改委了解到,为吸引首都产业转移和聚集,河北省将单列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于“环首都经济圈”建设,并实施有差别的地价政策;同时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对接收的北京转移、扩散企业自投产3年内按照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全额给予支持。

  “环首都”谁说了算?

  与具体的技术问题相比,“一体化”还有着更大的障碍。

  尽管河北有着环绕北京的优越地理位置,有着广阔的土地和资源,但是两者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不具有可比性,巨大的反差让河北人自己都有些“惭愧”。

  长久以来,北京与河北的城市综合实力落差较大,导致河北等周边地区的人才主动流向北京,从而导致河北等地形成“智力缺血”遏制发展;由此便引来更大的城市品牌差距。同时由于北京作为首都的特殊因素,水资源、清洁空气等重要自然因素亦必须被重视。这使得河北临近北京的城市不能发展重型工业,亦钳制了其发展。

  正是由于靠近北京却尴尬陷于“大树底下不长草”的境况,河北一直寻觅机遇挣脱这种钳制自身的阴影。多位分析人士都指出,本次的“环首都经济圈”的推动,更多来自河北的努力和主动。

  此前该方案诞生的消息一经出台,河北省属相关部门以及上述13个县市区便争先恐后召开誓师大会或工作会议以体现对此重视程度。

  河北省卫生厅特意组成以厅长杨新建为组长的“河北省卫生厅环首都经济圈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保定 、大厂等地已经纷纷跟进研究部署。张家口市涿鹿县 也于11月24日召开“环首都经济圈建设誓师大会”。

  但北京的态度似乎令河北不太满意。

  据记者了解,北京对“环首都经济圈”方案有一些回应。至少政府一级曾有过会谈,以前也签过“框架合作协议”、“廊坊宣言”之类的文件,此外,关于京津冀 如何协调发展的研讨会也开过不少。

  但这些内容给河北人的感觉依然是没有实施意见和具体内容。“必须具体落实到哪天要做什么事,把事情给解决了,现在需要这样的具体方案。”河北一位学界人士如是表态。

  此间观察人士认为,尽管本次区域经济带由河北主要推动,但是北京也需要类似机制缓解目前的大城市病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 教授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未来“十二五”规划内以大都市圈带动经济发展,或许成为中国另一个经济增长极。对“环首都经济圈”的渴望不应是河北的一厢情愿,北京也会有需求。

  汪玉凯认为,目前北京常住人口大约1900万,城市承载能力已不堪重负,需要周边新城与卫星城的分散和给养。而“环首都经济圈”可以将北京的人口分流出去,并承接来自北京的相关产业,对北京旅游休闲生态建设等提供支持。

  但是京冀联姻也不是一蹴而就,也存在一定的壁垒。在汪玉凯看来,“‘环首都经济圈’的建设并不等同于让河北人成为北京人,让河北的城市成为北京的郊区这样简单的户籍转变。这其中更多是制度和机制的统一,更重要的则是打破行政壁垒等难题。”

  行政壁垒的阻力究竟有多大?河北省发改委一位人士向记者分析,陈全国省长和赵勇副省长关于“环首都经济圈”的想法很超前,也在大力往前走,但在前进的路途中依然存在阻力。

  “这就如同两条腿,设想的步子迈得比较大,但是实际操作有点跟不上。河北这边做什么事,省长能给劲,但是北京做什么,中央做什么,却给不了劲。”

  事实上,关于“环首都经济圈”,国家相关部门的参与至关重要。

  河北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经济所所长薛维君向《中国经济周刊》建言:“‘环首都经济圈’不单单是北京和河北两家的事,没有中央的介入,根本不行。比如国家发改委、交通部、建设部、民政部、商务部、国家税务局等部门要出面,跟北京、河北坐到一起商讨、研究‘环首都经济圈’问题,拿出具体方案,这件事才能进入实质阶段;如果他们实际参与制定政策了,那才真正像回事了。”(记者  孙维晨  王红茹)

  对话河北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薛维君:

  “环首都经济圈 ”不应是“河北做事情,北京做表情”

  “环首都经济圈”这一新概念一经出炉,以往被称为“环京津贫困带”的河北13县市区,似乎一夜之间有望升格为“发展特区”,并将获得“比深圳更优惠的政策”,以至与在民生福利方面令人艳羡的北京能够“一体化”。

  但目前,除了共用区号“010”,更多的期待和设想还只停留在纸面上,且保持低调。“环首都经济圈”将如何具体操作?“发展特区”特在哪里?与北京达成“一体化”有多难?11月29日,《中国经济周刊》专访了河北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薛维君。

  《中国经济周刊》:河北省常务副省长赵勇表示,河北将把“环首都经济圈”定位为“发展特区”,对这个特区,“将给予比深圳更优惠的政策”。如何理解“发展特区”这个新概念?“发展特区”特在哪里?

  薛维君:特区的“特”可以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是特殊的定位和地位,把这一“圈”在未来河北全省发展中的作用提到“引领”和“新动力”的高度。

  其次是特殊的目标和要求,这一“圈”到2015年主要经济指标比2010年翻两番,城镇化 率也要达到60%,这基本上是一个超常的跨越目标。

  再次是特殊的政策,包括土地、政策、工商、行政审批等,一句话,就是要清除障碍。

  最后是特殊的力度。由常务副省长牵头组成了“河北省加快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提出了工作方案,明确了责任分工,这是少有的力度。

  《中国经济周刊》:以往河北省的经济发展规划大都是把“京津冀 ”放在一起,为什么这次只谈“环首都”?

  薛维君:我个人认为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是从与河北的联系程度和依赖程度上看,北京相比天津大很多,对河北影响更大。

  第二个是探索、试验的技术考虑。经验证明,概念太大,往往无从下手,不管你认识怎么到位,在实践上都很难操作。“环首都”要小于“环京津”,更小于“环渤海”,是京津冀一体化的一个试验田,以后再一步步扩大。

  第三个是从互补性和梯度差的角度来选择。北京已经提出建立国际大都会、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内涵非常丰富,与河北“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发展重点追求的目标不同,需要的发展要素不同,所以冲突和矛盾就少了很多,一体化的阻力也相对较小。

  《中国经济周刊》:“环首都经济圈”要跟北京实现一体化,难点在哪里?

  薛维君:一体化有三个阶段:第一步是基础设施一体化,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近期要有大突破;第二步是经济一体化,优势互补,统一布局;第三步是社会生活一体化,就是相互给对方国民待遇 ,这也是一体化的最高境界。现在离这个目标很远,估计这个突破了,全国都打通了。

【编辑:刘羡】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