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专家解读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采取渐进策略(2)

2010年12月20日 09:48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政改克难重在决心

  在以渐进之路推进政改的背景下,多位受访专家同时指出,思想上的障碍导致的动力不足、信心不足,仍是阻碍政改顺利推进的重要原因。

  受访专家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上,围绕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始终不断推进。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政治体制改革为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为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扫清障碍。可以说,我国30年的政治体制改革已初步满足了市场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对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松绑”、“解困”和“扶持”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着眼于未来五年中长期的发展目标,受访专家认为,中国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需要更加重视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并要求在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内在要求的日益强烈,政治体制必然需要进一步满足和实现人的自由、民主、平等权利的全面发展,并以健全完善的法治精神和法制秩序保障之,最终要确立起科学、民主、文明、法治、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政治体制。

  当前政治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已成当务之急。

  许耀桐告诉本刊记者,当前思想层面存在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不够,认为经济飞速发展,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大。有观点甚至认为,经济体制改革可以取代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上的巨大进步就代表了政治体制改革上的成就。二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决心不大,担心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会引发各种矛盾。

  针对这两种观点,他认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能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供各方面发展的长期动力,能够扩大民主,健全法制,创造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而改革固然会引起诸多矛盾,但如果不改革矛盾将会更多、累积的风险更大。

  受访专家也指出,进入新阶段后,中国的改革也呈现出新的特点,比如,有些改革触及现有利益格局,来自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大;有些改革涉及当事者切身利益,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和制定好配套政策才能平稳推进;改革相关各方和社会各方面主题的利益意识明显增强,具有分享改革成果的强烈愿望;有些改革措施中,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既是改革方案的制定者,又是被改革的对象,角色冲突往往导致改革任务落实难,改革过后易反弹。而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的改革,则涉及政治制度、社会稳定、意识形态和舆论导向等重大问题,更需全面考虑和统筹部署。

  而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更让改革开放面临的复杂局面“世所罕见”。许耀桐坦言,这尤需坚定改革决心和改革气魄。“我们已经看到当前政治体制存在弊端,因此必须有改革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必须积极主动地进行改革,我们不能把自己逼入绝境、逼上悬崖。当然,绝地反攻也是可能的,也有成功的例子;但另一种可能是一不小心跌下悬崖,粉身碎骨。”

  竹立家也表示,坚定信心是推进改革的基础所在。“政治体制改革的难度确实很大,因为其实质就是利益的重新划分。一旦触及到利益,必然会引发矛盾和各种阻力。从这方面来说,改革关键是我们应当坚定推进党内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的决心和信念。有其作保证,改革的推进进程就会顺利很多。”

  总体规划下的重点突破

  受访专家指出,近年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有所动作的,并且有着明显的发展和进步,这是必须充分肯定的。我们当前要做的是,继续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努力使之取得实质性进展。

  受访专家强调,在肯定试点工作价值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总体规划的重要性。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改革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进一步调动各方面改革积极性,尊重群众首创精神”。

  “不能过分的强调试点,而忽略了总体规划。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理念变革、体制再造、机制创新、职能转变、方式优化、行为改进等方方面面,要有整体思维、总体安排,切忌各自为政,零敲碎打。”刘春说:“合理的路径应当是——通过调查研究制定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再去试点,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再去推行。”

  “和过去30年的政治体制改革相比,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一般性的政治体制改革已不再有效,也不可能奏效。新一轮的政治体制改革在选择突破口的问题上,要避免单一性、多级性、高层性和浅显性,强调综合性、单级性、低层性和深刻性,只有能够同时符合这样四个要件的才是真正的政治体制改革突破口。”许耀桐具体分析说,从这样的四个要件来看,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突破口,最为合适的就是县级政治体制改革。新一轮的政治体制改革,应把县这一级作为突破口。县域作为一个改革的整体,方方面面通盘考虑、全面规划,然后站在一个战略的至高点,来观测整体是一个什么样的面貌和结构。应当把县级政治体制改革提上议事日程。

  首先,县级政治体制改革鲜明地体现了综合性。县级政治体制改革可以同时包含政治体制所应有的十大项改革,避免了零敲碎打、毫无章法。

  其次,县级政治体制改革鲜明地体现了单级性。自秦以来,县是中国最稳定和最基本的一级行政建制,所谓“郡县治,则天下安”,只要把县一级的事做好了,其他的也就不在话下了。

  再次,县级政治体制改革鲜明地体现了低层性。这是众所周知、不言而喻的,县这一级本来就是一只“麻雀”,但它又具有十分重要的典型、标本作用。

  同时,县级政治体制改革鲜明地体现了深刻性。县这一级虽然处于基层,但需要它解决的政治体制改革中的许多问题无疑是至为关键的,同时,它上可通地、省,下可达乡、村,其地位也是无可代替的。县级政治体制改革真正取得突破了,整个政治体制改革就一定能获得更大的进展。

  “如何建设完善一个民主的平台,让广大群众更好地通过自己选举出来的干部,代表自己去提出意见、解决问题,事关重大。”竹立家尤其强调了选人用人的民主化的重要性。“下一阶段公推直选扩大试点的重点,还是应该放在正职‘一把手’上。在我国,官员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决策类官员,即最后拍板的‘一把手’;另一类是政务类官员,也就是普通的公务员。一个部门、一个地方的党风政风如何、群众是否满意,关键还是由单位的‘一把手’的行为来决定的。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副职决策权非常小。因此,在公推直选中,我们不能只把直选的范围局限于副职,而是应该扩大到‘一把手’的范围,通过人大代表或者群众直选的方式,实现正职的直选。”(陈泽伟)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