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北京通报治堵方案获“总体赞成” 被指“太笼统”(2)

2010年12月22日 05:13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部分意见建议

  购第二辆车加税

  张锡杰:按照城市汽车可容量的研究成果,抓紧出台购车调控措施,如按照公平和减排原则,对购第二、第三辆车的户和人,征收加倍的车辆购置税和环境保护费,增加购车成本。

  网友“普通北京人”:北京的交通拥堵原因很多,不能简单采取限制机动车增长来解决,这将严重影响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因为北京有很大的示范作用。

  限行不应长期实行

  吴晓灵:可以提高汽车购置成本、使用成本、存车成本以减少汽车消费的需求,同时加快公共交通的发展,方便居民出行,这是有效的措施,但绝不应长期对机动车进行目前的限行和再出台重点拥堵路段的高峰时段单双号限行的措施。

  来源于北京市交通委网站

  限购传言引爆车市购车者缴税凌晨排号

  上周增3万辆机动车破纪录

  治堵新政具体操作细则并未公布,市场上传言四起,不少市民对传言的反应是立即购车,车商也加价提车,为尽早缴税拿牌,许多人凌晨两三点就起来排队等候。

  上周,本市机动车增长突破3万辆。市交管局昨天表示,这是本市连续第三次突破机动车周增长量。目前,本市机动车达476万辆。

  限购传言“惹火”车市

  袁佳(化名)在12月初考取了驾照,此前也看好了一款CRV,本来12月前有1万元的优惠,但月初至今走了多个4S店,都没有现车,要提车还须加价1万元到1.5万元。而且这已是普遍现象,很多车型不加钱提不到车。随着治堵新政传言的甚嚣尘上,袁佳最终加价1万元,提到一辆车。

  “没办法,现在来一辆走一辆,加价是所有销售店的统一行为。”一名销售商说,“都是传言惹的祸。”

  随后的事更麻烦,袁佳在亚运村车市买的车,当时准备在这里的一站式办公区域缴税和上牌照,但第二天上午9点赶到时,连下午的号都没了。工作人员称,这种情况持续一周多了。袁佳只能花钱买了个号,才在下午两点多交了钱,随后她又赶往马池口附近的北京市车辆管理所京北分所处上牌,她拿到的是400多号,前面还有百余人没有办理,绝大部分都是给新车上牌的。

  袁佳的遭遇并非个例,绝大部分购车人都遇到了同样的烦恼。

  业务部门凌晨排长龙

  昨天上午,在亚运村车市车辆检测场,百余辆新车正排队等候检测。引导员说,平常一天来检测的汽车大约二三百辆,最近激增到每天500辆左右。等待检车的乔女士说,自己听说明年外地人不能上北京牌照,才急匆匆地掏钱买车。

  “知道现在抢车人多,但没想到这么多。”王先生凌晨两点就来排队缴税,在服务大厅门外排了一整夜,凌晨两点到5点之间,就有300人在大厅外排队。早上8点多放号,不到9点就发光了。

  在北京市车辆管理所京北分所处,“十选一”选号机被围得水泄不通。工作人员说,这几天一直加班加点,其他一些分所甚至有加班到深夜的,没办法,上牌的车主太多了。

  上周日均增4000辆车

  3万辆,这是上周本市机动车增长突破的关口,相当于日增4000多辆车。市交管局昨天透露,这是前三季度本市日均机动车增长量的2倍多,是去年周增长量的3倍。而且这一增长量是在之前两周分别创纪录的基础上,再一次创下新纪录。

  目前本市市区内道路交通流量已呈现超饱和状态,每逢周末晚高峰路面吃紧不堪重负。接踵而来的假日期间,随着市民出行增加,路面压力会进一步增大。

  2011年北京市新车放牌将为24万张,每月放牌2万张。其中私人购车每月摇号一次,摇中车牌一年有效,车牌不能进行交易。

  企业每两月摇号一次,企业购车号牌占当月发放数10%。

  外地客户购车需提供在京5年以上纳税证明才有资格参加摇号。

  二手车销售,原车主留用旧车牌,一年内不购车,原车牌作废。购买旧车者需先摇号取得车牌方能购买。

  2010年12月23日至31日,暂停车辆上牌,以防恐慌性购车潮。

  2010年12月24日各经销商可以在北京市商委指定的相应地点备案订单,已备案车辆不受限牌影响。

  -网传版方案

  本版网络支持京华网新浪网本版采写本报记者邓杭钱卫华肖岳实习记者徐冉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