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综述:让水利为中国粮食安全破题

2010年12月26日 00: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南京12月25日电 题:让水利为中国粮食安全破题

  作者 石岩

  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于24日在南京召开,围绕如何做好明年乃至今后五年水利工作这一命题,与会官员及代表各抒己见。但对于水利工作将成为下一阶段中国粮食安全后盾这一认识,已几无争议。

  “巧合”的是,本月22日在京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将“大兴水力强基础”置于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之首,明确传递出决策层大兴水利工作、护驾粮食安全的决心。

  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在种种因素的驱动下,中国的粮食生产重心出现北移趋势,粮食主产区集中于北方,北粮南运格局基本形成。众所周知,粮食生产是一种高耗水产业,而相较于南方,北方的水资源相对匮乏,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相对脆弱,上述粮食生产区域的不平衡现象加剧了粮食生产与水资源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矛盾。要解决这一问题,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无可回避。

  其次,须看到,中国粮食生产品种结构并不平衡。粮食生产不能满足日益明显的多样化需求。以大豆为例,2009年中国进口大豆4255万吨,相当于同期国内大豆产量的3倍左右,2010年的大豆进口量更有望突破5000万吨。自给率的过低给中国造成了极大的风险,一旦国际大豆价格大幅涨价,中国不但难以抵抗,更有通过价格传导带动肉禽蛋奶价格上涨的危险。而由于中国可供利用的耕地资源有限,不可能再拿出足够耕地大面积种植大豆。这便要求中国设法提高大豆等作物的单产。而此时,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上述因素的存在,使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必要性凸显。此外,2010年频频发生的自然灾害,特别是年初发生的西南大旱,更是为决策者敲响了警钟。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农业的软肋便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严重不足。这促使当局高度重视水利工作,不出意料的话,水利工作的加强,还将在2010年“一号文件”中有所体现。

  粮食生产靠什么?简言之,无外于政策、科技和投入。进入新世纪,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农村政策基本框架已基本形成,自2004年至今,“一号文件”专属三农已成惯例,其对于农村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从政策、科技及投入方面不断向“三农”倾斜,从而创造了农业总产“七连增”的佳绩。当下,中国官方察觉水利这一“短板”并迅速行动,有望大兴水利,并为中国粮食生产打造一个全新局面。(完)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