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何以找到“窑洞对”的第二个答案?

分享到:

中国共产党何以找到“窑洞对”的第二个答案?

2022年10月19日 18: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中共二十大·观察)中国共产党何以找到“窑洞对”的第二个答案?

  中新社北京10月19日电 题:中国共产党何以找到“窑洞对”的第二个答案?

  作者 文龙杰 徐皇冠

  如何跳出治乱兴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再答“窑洞对”,并找到了破解该问题的第二把钥匙。

  1945年,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在延安窑洞中回答黄炎培的“历史周期率”之问,他提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新时代,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蒋启明 摄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历史周期率”是古今难题,受访党建专家分析指出,中国共产党的破解之道,根本在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宗旨,其奥义在于党始终代表人民、为了人民,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辉煌历史成就,达成广泛政治认同。

  历史自觉 自我革命

  与当代西方政党不同,中国共产党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以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复兴,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使命,是一个典型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李海青对中新社记者表示,一方面,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共产党来自人民,依靠人民而又为了人民。党既然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就应该而且必须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评价。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年毛泽东在与黄炎培著名的‘窑洞对’中才提出通过民主新路,让人民监督政府来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也正是在新时代‘赶考’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才强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李海青说。

  另一方面,中共的性质宗旨决定了党自身必须保持纯洁性和先进性。李海青表示,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历史使命要求必须从严管党治党,不断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升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真正做到“打铁必须自身硬”。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共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李海青分析说,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对于新时代党的建设,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是极大的理论与实践突破,其成效有目共睹,深得党心民心。

  李海青进一步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广大人民利益的自觉代表者,这种历史自觉是共产党遵循历史规律,实现自身历史使命的主动作为,即所谓“不需扬鞭自奋蹄”。特别要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基于规律和使命的历史自觉,着眼根本、着眼长远、着眼整体,具有深刻的战略思维,因此,可实现民众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具体利益与根本利益的有机统一。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西侧广场上,五大主题雕塑雄伟矗立,震撼人心。图为《旗帜》雕塑。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韩海丹 摄
资料图: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西侧广场上,五大主题雕塑雄伟矗立,震撼人心。图为《旗帜》雕塑。 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多重认同 众望所归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在现代民主政治语境中发挥领导与执政功能、具有自身特性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这决定了其政治认同来源是多重的。”李海青认为。

  一是基于历史自觉形成的政治认同,这关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基于对规律与使命的认知自觉代表人民群众,通过自身的努力付出赢得民心与认同,这是真正的人心政治。

  二是基于全过程人民民主形成的政治认同,这关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角色。中国共产党积极致力于发展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相互贯通环节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效避免了西方民主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的现象,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三是基于实践先进性形成的政治认同,这关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的实践效果。中国共产党解放与发展中国社会的生产力,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极为辉煌的历史成就,可谓民心所向、众望所归。(完)

【编辑:刘欢】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