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打印稿件
“南海一号”出水全揭秘:整体打捞创世界先例(2)
2007年12月24日 22:53 来源: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

  “南海一号”位于海面下20米深处,被2米多厚的淤泥覆盖。令人惊奇的是,这艘沉没海底800多年的古船船体保存相当完好,整艘船没有翻、没有侧,而是端坐在海底,船体的木质比较坚硬。

  考古学家认为:“南海一号”在海底沉睡800多年还保存较为完整,说明它适应了所在的海底环境。如果离开这种环境,光照条件、水循环及沉船上附着的微生物等因素都会发生改变。而我们也了解到,早些年从“南海一号”上打捞出的几千件瓷器已有部分出现了裂缝。因为之前没有更加科学安全的打捞方法,“南海一号”1987年被发现后在海底都呆了20年。

  从2002年“南海一号”发掘工作进入高速期开始,围绕如何将其打捞出水就成了除古船本身以外世人争论的热点。直到2005年整体打捞方案确定下来,争议和质疑仍始终集中在传统打捞和整体打捞方案之间。作为国际上第一次整体打捞,这个方案也曾受到国际专家的质疑,如今“南海一号”已经成功整体打捞出水,沉井内的古船是否安然无恙呢?

  李小萌:这次工程受到这么大的关注,除了“南海一号”本身有很大的考古价值等等,跟这次打捞方式也有很大的关系。

  王仁义:对,常规的考古是现场发掘,就是有考古人员发现古船以后,到水下一件一件把文物扒出来,但是“南海一号”这个地方水深24米,能见度很低,考古人员很难看到文物在哪里,所以说发掘的时候也可能造成文物的破坏,所以采取整体打捞,我们就可以把船连泥带土带文物装到沉箱上面,运到水晶宫里面,在一个透明的环境中给考古人员发掘,可以尽最大可能保留这个文化信息。

  李小萌:能见度差,考古难度大,是决定整体打捞的原因之一,还有其它原因吗?

  王仁义:另外就是现在打捞技术成熟了,能整体打捞了,也是创造了一个世界先例吧。

  李小萌:对于潜水队员来讲,工作难度上增加了多少呢?因为整体打捞?

  钟荣兴:工作难度来讲,可能难度会增大很多,因为我们潜水普通常规的这种来打捞,把它一件一件捡起来,只不过把那上面的沉积物清洗,冲完之后,把文物一件一件捡起来,但是像这样整体打捞,要考虑到,因为用沉井的话,一不小心就要损伤到下面的文物,所以在每一个潜水细节上都要做到很仔细,很小心。

  李小萌:您有亲自下水打捞的经历吧?下去过多少次,为了“南海一号”?

  钟荣兴:这次可能下了一百多次水。

  李小萌:每次大概平均工作时间有多长?

  钟荣兴:一个钟头。

  李小萌:第一次下去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

  钟荣兴:第一次下去,说实在的,主要是凝结物,碰到的摸到的都是凝结物,能见度基本上比较差。

  李小萌:刚才王总也说了能见度非常差,差到什么程度?

  钟荣兴:我们带着潜水工具之后,手伸出来,20厘米之外一般是看不到的。

  李小萌:那你们靠什么作业?只能靠触觉作业了?

  钟荣兴:对,我们就靠双手,靠双手去摸,去感觉。

  李小萌:你在哪次的时候真正摸到了那些价值连城的文物呢?

  钟荣兴:文物我们也捞起不少,但是对我们来说,说实在的,不知道到底是哪件文物是值钱的,有意义的,但是我们摸到的都尽量把它完整地保存起来,把它打捞起来,或者放在一个安全的位置。

  李小萌:你跟我讲讲你第一次真正摸到了和文物有关的东西是什么过程?

  钟荣兴:挺兴奋的,那种感觉。

  李小萌:摸到什么?

  钟荣兴:类似一个花瓶的那种罐体,它过了一层釉,很光滑,白色的,挺漂亮的。

  李小萌:然后要把它完整地带到水面上来是吗?

  钟荣兴:对。

  李小萌:王总刚才我们一直说整体打捞,但是可能没有特别关注这件事儿的人还是不太理解这个事儿,到底怎么做,怎么一个过程,特别幸运您这儿有一个模型,结合这个模型给我们讲一下。

  王仁义:好,像“南海一号”实际上是在泥面下两米深的地方,整个船是埋到泥里边,我们的方案就是做一个沉井,把这个船给罩起来,罩起来以后在底下穿上一根一根底梁,就是这个模型。

  李小萌:这个模型有一米长吧,咱们真的这个沉井有多长?

  王仁义:真的沉井就是35.4米,宽就是15.2米,高是12米,中间实际上我们船在沉井当中,沉井分上下两层,底下这层到时候打捞的时候会把它割下来,上面这层就装着文物,底下一个一个洞就是穿底梁,靠这个梁给这个船罩一个底。

  李小萌:在箱体外侧标好几条线,我们“南海一号”是在哪条线之上呢?

  王仁义:“南海一号”就在蓝的方块以上的。

  李小萌:所以这个箱子要做得比船大出来很多。

  王仁义:对,它都有一定的安全的距离。

  李小萌:好,请坐。您刚才拿的那个底梁穿过去就是要穿到“南海一号”下面,这是大概水深多少米的地方?

  王仁义:这个大概水深是30米,有时候高潮会达到32、33米。

  李小萌:每一根梁有多重?

  王仁义:每一根梁五吨多。

  李小萌:五吨多的钢梁,一共多少根?

  王仁义:一共36根。

  李小萌:这个工作又是非常困难,很关键的工作。

  王仁义:对。

  李小萌:这第一根梁穿的过程是怎么样?

  王仁义:第一根梁穿的是相当困难,也可以说是打捞工作中最关键的一步,我们从第一根梁是8月23号开始穿的,连续穿了将近十天的时间,反反复复穿进去、拿出来,穿进去拿出来,主要是到了另外一端的时间,要不是偏到上面,要不是偏到下面。

  李小萌:它必须从同样的出口穿出来,就是另外一侧,出口要出来,所以对不准。

  王仁义:对,要求是相当精确的,所以后来就是通过改进工艺,大家慢慢熟悉了,穿梁的进度就大大提高了。

  李小萌:第一根梁反复了多少次才能够准确地插进去?

  王仁义:反复三进三出。

  李小萌:这么一根梁三进三出。

  王仁义:对,后来我们穿到一定时候,所有的方法用尽了,想到没办法了,潜水员都到下面,我们安排潜水员下一步做什么,都是自己心中都没底了,后来说算了放弃吧,从头开始,在前面那个地方重新来穿,当然经过这个工艺优化,后来终于成功了。

  李小萌:最后到到底是采取了什么关键性的措施,能够一次性穿成功?

  王仁义:它在沉井下面留一了根钢丝绳,这个钢丝绳用的细钢丝绳带动粗的钢丝绳,粗的钢丝绳连接底梁的头,在另外一头用液压千斤顶一段一段收过去的。

  李小萌:第一根穿了十天,接下来第二、第三根大概用了多长时间?

  王仁义:以后最快的不到24小时吧,十几个小时穿。

  李小萌:一天一根。

  王仁义:一天一根。

  李小萌:钟队长当时穿底梁的时候你的工作压力应该很大。

  钟荣兴:非常大,上面压力大,到了他们这一层,这一层再到我们这一层,我们穿底梁的工作,就24小时吧,24小时在那里进行,一直没有停过。

  李小萌:潜水员一般规定在水下工作多长时间必须要上来?

  钟荣兴:按我们的专业的要求,一般不要求你超过一个钟头,就是一个钟头之内你要出来。

  李小萌:穿一根底梁得有多少个潜水队员轮换?

  钟荣兴:正常,到了中期,就是第一根底梁穿完之后,到了中期的时候还要最少要八个潜水员。

  李小萌:一小时还得一换人,一班是多少人?一班八个?

  钟荣兴:我们一班12个人。

  李小萌:就是这么换?

  钟荣兴:对。

  李小萌:其它方面呢赶上过很大的风吗?最严重的时候多大风力?

  王仁义:现在最大的危险还是天气,天气不好对我们作业造成很大的困难,特别是在10月2号的时候,本来天气预报没有太大的风,到晚上忽然起风了,达到十级,我们的作业母船就走锚了。

  李小萌:这个作业母船距离“南海一号”大概有多少距离?

  王仁义:在“南海一号”上面,它的锚是在四角抛的,假如走锚,如果不控制,钩到沉箱上面,有可能会把沉箱钩倒,造成打捞失败,我们当时就是根据GPS定位判断它的走向,马上通知拖轮过来处理,后来终于把这个危险渡过去了。

  李小萌:从发现走锚到处理结束经历多长时间?

  王仁义:经历了四个小时。

  李小萌:这四个小时你是怎么过的?

  王仁义:我们一直在前面,我拿一个罗经来指示着船的方位,用GPS测到沉井的距离,一直关心着,心一直悬着,怕锚走到上面。

  李小萌:能够避免主要得益于什么?措施采取得迅速、果断?

  王仁义:一个是我们发现得早,用另外的锚将这个船偏离到沉井以外,再一个有拖轮马上过来增援,把这个船拖到一边去。

  李小萌:这个沉井是整个把“南海一号”罩住,它做多大,距离“南海一号”船体有多少距离是最合理,最安全的,这怎么确定下来的?

  王仁义:一米这个距离也是靠潜水员水下摸出来的,首先找到沉船以后逐渐往外测,来挖掘,挖掘到没有文物的时候,再向外再找到确实没有文物了,就把这个一米的距离定下来。

  李小萌:当时挖掘的时候是一个怎么样的具体过程呢?

  钟荣兴:我们从下到里面,海平面,海底里面,海床,发现第一块凝结物开始,以那个点为中心点,往外一米一米扩散,到最外延,到没有凝结物那个点开始,往里面侵,侵到比较确定船体大概方向那个位置的时候,就把那个位置定下来。

  李小萌:在筛查淤泥的时候有没有惊喜发现吗?

  钟荣兴:不时有古董,我们现在说古董,瓷片,还有那些船体的结构,船上的物品都有,好像毛块那些都有发现,都有上来。

  李小萌:保持一米的距离是出于对什么的考虑,是出于对“南海一号”安全性的考虑还是不仅这个船要出水,它周边淤泥当中的那些文物也不能落下?

  王仁义:一米的距离主要从安全性考虑,一米以外的文物就是在发掘一米的时候,就会向外逐渐找,就把一米以外的文物给拿出来,我们清外围的文物是用气冲法,把泥从海底抽出来,在船上放一个过滤网,底下有东西就会在网里面过滤出来,后来发现很多精美的文物都是在过滤网找到的,其中最好的就是金手镯,很大的两个金手镯,应该报纸上都有,还有一些铜钱、金器,还有一些漆器,还有精美的竹制品之类的。

  李小萌:如果铜钱都能够被过滤网拦住,这个过滤网的网眼应该很小。

  王仁义:很小。

  李小萌:一点点地筛。

  王仁义:一点点筛。

  李小萌:当时金手镯发现,看到一瞬间您在吗?

  王仁义:我在。

  李小萌:当时是怎么样情景?

  王仁义:那个年代还有这么大的金块,还有这么大的镯子,拥有这个的人肯定是个大富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闻育旻】
相关报道
·“南海一号”目前已停靠码头可能25日登陆(图)
·图:“南海一号”登陆在即 周边戒备森严
·南海一号未进馆已成商机 船工仿制古船开价一万
·“南海一号”是考古还是作秀?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每日关注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