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蓝藻事件引忧思 太湖环境整治成浙江两会热题

2008年01月20日 11: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中新网杭州1月19日电(记者 柴燕菲 实习生 汪恩民 陈旭)太湖环境保护一直是江浙两省上至官员、下至百姓关注的热点。在今年浙江两会期间,太湖蓝藻事件再次引起了两会代表、委员对太湖的生态环境以及浙江生态环境的忧思。

  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所长叶金云表示,他一直在关注太湖蓝藻防治工程,叶金云代表认为这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复杂性工程。他说蓝藻爆发范围每年都在扩大,已经扩展到整个太湖,去年入夏尤其是8月以来,一度影响到湖州市区城西水厂的取水口水质安全问题了。目前,湖州当地采取的设置浮坝拦截、人工清淤打捞、生态修复等措施,只是减少蓝藻的权宜之计,缺少有效的防治技术支撑,不能达到治本的目的。

  叶金云代表建议浙江省政府是不是可以出面,成立一个太湖水污染防治科技攻关工作组,组织优势科研机构、企业和专家等,对太湖蓝藻防治进行技术攻关。通过控制蓝藻的生长条件来阻止太湖“水华”的发生,立足长远、标本兼治,从根本上减轻或避免太湖蓝藻在浙江水域大规模爆发的可能,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嘉兴市地处杭嘉湖平原水乡,过境水达百分之八十,深受跨流域水污染的影响。其中,以外省的江苏和同省的杭州、湖州对其影响最大。来自嘉兴的浙江省第十届政协代表隗斌贤教授称,通过多年的调查,他认为“症结”主要在跨地区造成的污染责任主体不清,追究难度很大。隗斌贤建议,应该首先从机制入手,由各地联合建立太湖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管理委员会。在资金上,建立邻域水生态双向补偿制度。涉及江苏省的问题由中央来推动,浙江与江苏共建邻域水生态补偿专项基金。浙江省内则由浙江政府推动,以保证金和抵押金的形式建立地区间的补偿专项基金。在补偿责任的落实上,可以在各地交接处设立二十四小时自动监测站,对出入境水质进行检测,由区域水环境管理机构确定水质差异,专业部门确立补偿责任,对受污染区进行补偿。

编辑:余瑞冬】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更多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