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专家:干部年轻化不能绝对化 防"年龄焦虑症"(2)

2008年05月05日 09:11 来源:北京日报 发表评论

  将“年轻”这一用人标准绝对化,把年龄作为决定性条件,是一种非科学的做法

  主持人:如何正确理解干部年轻化的科学内涵?对干部年轻化这一政策,推行到何种程度才是科学的?

  王璇:强调“年轻化”,本意主要是针对各级领导层或领导班子整体而提出的要求,就是说,要在注重思想道德素质的前提下,注重干部的年龄结构,总体要年轻化,这并不意味着领导干部人人都“青一色”地年轻。选配干部时划定一个年龄界线,作为衡量尺度,也确有必要,但这一界线不应成为选配干部的死杠杠。另外,干部的“年轻化”,不应仅仅指年龄的“年轻化”,还包括思想、心理、价值观念、精神状态的“年轻化”,而这些因素有时与年龄因素并无多大关系。因此,把年龄杠杠视为选人的必要条件,是片面的、不合理的,也是无法无据的。

  尹保云:如果对于干部年轻化的真正内涵没有清醒的认识,就难免会付出巨大的成本与代价。现代化需要动员所有的社会资源,而年轻化却将一大批人排斥在外。像公关小姐、小区门卫、搬运工这样的工作,可能是年纪越轻越好。而县委书记、处长、局长、校长这样的职位,情况则大不相同了。是让50多岁的人当合适,还是让30多岁的人当合适?这只能根据具体的人来判断,根据他们的道德品质、学识、经验、能力、身体状况等多种因素作综合的判断。在这样的职位所需要的多种条件中,“年龄”条件的比重是很微小的,顶多是多种条件中的一个。把这样一个因素作为决定性条件显然是非科学的。

  完善干部年轻化政策,要与公务员管理法制化相衔接

  主持人:蔡教授,您曾写过一篇文章,认为干部年轻化涉嫌年龄歧视?

  蔡定剑(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确实如此。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了公民有平等权,包括获得工作、晋升提拔和参与国家事务管理机会的平等。以年龄划线,这不是违反平等的职业歧视吗?

  对领导职务需要设定一定条件,但应基于这一工作内在的客观需要。因此,除了某些有特殊规定的职务外(如国家主席必须40岁以上,有的国家规定议员当选年龄要比法定选举年龄大,大法官必须一定岁数以上),在法定年龄内,决定一个人能否任职的,主要应是能力、工作表现或专业水平,不应是年龄的大小。

  一些地方组织部门形成了一种用人政策,在干部的提拔晋升上以年龄划线,有的地方规定:过40岁不能提拔为科级干部,50岁不能提拔为处级干部,55岁不能提拔为司局级干部;科处级干部50岁都要退居二线。法律规定公务员60岁退休,但更高级的领导可以到65岁甚至70岁退休。可见,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升迁进退是按年龄划线的。职务越低,不能任职的年龄越小;职务越高,可任职的年龄越大。

  担任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应主要有两方面:由体力、精力构成的身体条件;由知识、人生经历和从政经验构成的能力水平。45岁以下,体力和精力好,但能力可能不足;60以上,工作能力强,但可能身体和精力差。所以,从科学的角度讲,45岁到65岁是既有精力又有能力的最佳时期。规定四十多五十岁不能提拔,显然极大地浪费了人力资源。而且根据干部政策的规定,年龄越大的人却可以担任更高级的领导职务——六十七十多岁的人有精力处理好国家大事,五十多岁的人怎么就没有精力当好县乡领导呢?

  以年龄划线是长期片面执行干部年轻化政策的结果。干部年轻化是改革开放初期,为了解决“文革”结束后,受迫害的老同志回到工作岗位,机关干部严重老化的问题而提出的。这一政策当时有积极意义,但在目前执行过程中,不能“走偏”,不能把“年轻化”等同于“青年化”,否则,就会与我国公务员实行法制化管理的精神不符。

  片面执行干部年轻化政策,易导致“年龄焦虑症”

  主持人:过分强调年龄会造成哪些用人上的弊端?

  王璇:片面理解“年轻化”,不利于形成合理的干部队伍结构,不利于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不利于中老年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发挥,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导致干部使用上的无政策、无章程、无次序行为,造成党的组织工作混乱和干部队伍不稳定,不利于党的建设和事业的发展。

  (一)基层出现年龄“一刀切”现象。尽管中组部特别强调要防止“一刀切”,但在基层实践中、在具体的操作中仍难以把握。一些地方存在的共同倾向就是把“年轻化”简单理解为“低龄化”,按照年龄定职位。如科级干部必须在40岁以下,处级干部必须在50岁以下,到乡镇一级任职,超过35岁免谈,这就在基层干部中形成了“三十当官,四十靠边,五十赋闲”的现状。四五十岁,正是人生干事业的黄金时期,有丰富的生活工作经验,把干部年轻化片面理解成低龄化,不仅浪费了人才,更给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了损失。

  (二)领导干部走进年龄误区,滋生浮躁情绪。在领导干部年轻化政策的执行中,个别中老年干部抱着“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认为自己反正已经升迁无望,于是便降低了对工作的要求,一味地安于现状。个别年轻干部认为自己早晚要“接班”,沉醉于自身的年龄优势沾沾自喜,浮躁自满,不愿继续艰苦奋斗、刻苦工作。个别年轻干部认为如果在某个年龄段上得不到提拔就前途无望了,于是产生了急功近利的倾向和投机心理,在工作上好大喜功,目光短浅,为了捞取政绩,热衷于拉关系,跑路子,这不但不利于年轻干部的成长,还助长了社会的歪风邪气。

  (三)领导干部年轻化产生了腐败等副产品。有些地方将年轻化问题简单化,以年龄画杠杠,造成一些年轻干部为了尽早提升,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以致跑官要官风、吹牛浮夸风、弄虚作假风此起彼伏。更有甚者,一些被排斥在“年龄杠杠”之外的人,会自感前程无望,仕途已尽,由此引发“堤内损失堤外补”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念头,甘冒风险,搞违法违纪行为。由干部年轻化政策引发的腐败现象屡禁不止,值得我们深思。

  尹保云:这些问题是这一政策的缺陷造成的:它使一批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因年龄而被排斥,在一些干部身上出现了“60岁现象”、“50岁现象”、“40岁现象”;它扩散社会上的年龄歧视心理,迫使一些干部为了提拔而修改户口、隐瞒年龄。有报载,据北京一位著名整形专家透露,近年来,找他整容的官员越来越多。做整容的高峰是在每年地方“两会”之前。原因是那时出镜率高。这位专家称,大多数官员都是天黑之后上门,因此这家诊所经常是通宵营业。有的官员还要求整容尽量不要留下痕迹,很多官员宁可多次来,一次做一点,要渐变,不要突变。一些官员为达到“装嫩”目的,甚至不惜在档案里做手脚,修改出生年月。一些人从年龄焦虑发展到年龄恐慌,不惜铤而走险。这个教训,无疑是很深刻的。

  蔡定剑:干部年轻化实行这么多年,已经累积了诸多负面效应。比如官越来越多,干事的越来越少。举个例子,如果某局有5个正副局长,且都是2000年提拔的,到2005年50岁的退居二线,再提拔新的,这个局就会有更多的“局座”。如此下来,官迅速增加,人民负担日益加重,工作效率却在下降。

  此外,干部年轻化还造成国家资财和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国家培养一个干部要花很多钱,要经过培训、岗位锻炼、考察学习等诸多环节,等他们可担重任了,年龄差不多四五十岁了,却也快下课了。让这些干部在干事业的黄金时期“退居二线”,美其名曰“为了培养年轻人”,就这样,让刚培养成熟的人靠边,又开始新一轮选拔,如此循环,我们的干部主体队伍始终处于培训过程中,始终在有待成熟的过程中。

  还有,片面执行干部年轻化导致了基层一些干部的浮躁。由于提拔年龄卡得很紧,每个干部都以被“提拔”为主要目标,想尽快出政绩,没人想在一个位子上干得太长,也不可能干得太长。某省一位28岁副厅级干部参加工作5年8个月,换了不下六七个职位。组织部门也以“提拔”而不是做好干部管理为主要工作,领导职务不再是一种必要的工作需要,而成了让更多的人分享的福利待遇。

  一些人的利益驱动,导致干部年轻化这一政策在实践中变形

  主持人:为什么有如此诸多负效应的政策、做法在很多地方会得到有效执行呢?

  蔡定剑:它背后有某种利益驱动。正像有的民谣所说,“要想富,换干部”,干部提升加快,每届新领导就有机会提拔一批“新人”,换干部便成了搞腐败、培植私人势力的途径,成了一些地方领导和部门扩大权力、增加寻租机会的幌子。

  王璇:上述这些弊端都是片面理解、执行干部年轻化政策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执行过程中,必须全面把握中央精神、科学地执行干部年轻化政策。

  执行干部年轻化,不能忘了“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

  主持人:今后在执行中,如何更加完善干部年轻化这一政策?

  王璇:对于领导干部的年轻化,不能绝对化、片面化、低龄化。年轻化只是一个相对概念,中央强调的用人标准,是“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对年轻干部则是“选拔培养”,并没有对“年轻化”设置具体的年龄限定。应该说,老中青干部的梯次配备能够为领导干部年轻化的年龄结构提供了基础,但我们认为,干部年轻化更重要的是精神状态的年轻化,而不能片面理解成低年龄化。如若这样,则是对中央政策和精神的曲解。有学者将领导干部年轻化定义为,体质年轻化——健康的体魄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造就健康体魄的基石;知识年轻化——用信息手段不断拓展知识层面,以调整新时期自身的知识结构,适应工作和事业发展需要;情商年轻化——注重用非智商因素处理人际关系,以非权力影响来提高个人威信,展现人格魅力;思想年轻化——思维呈发散、开放格局,能兼容并蓄经验的和新生的事物,以积极推进党的工作和事业为己任。如果有了这种心态,低龄化之弊可消除,年轻化之利可张显。“年轻化”是不是“低龄化”,从十七大的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从中央的做法中我们也能找到答案。在用人上我们决不能忘了“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对年轻干部也不能忘了“选拔培养”的原则。

  尹保云:总之,干部年轻化问题是一个理论很深的问题。要想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继续解放思想,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虚心地研究、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一句话,需要全面的现代化,这里不存在侥幸心理。

  概念辨析

  “年轻化”不等于青年化

  干部年轻化是对干部年龄和身体素质的要求。邓小平把它概括为“年富力强”、“精力充沛”。他多次强调,年轻化问题不是朝夕之事、权宜之计,而是“全局性问题”、“战略性问题”,关系到我们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干部年轻化,要当作体制改革的一个中心目标”。当然年轻化并不是青年化,不能搞一刀切。青年化是指以青年为主,而年轻化则是一个相对概念,是要老中青相结合,更好地发挥干部的群体功能和个人作用。(述卒)

[上一页]  [1]  [2]

编辑:朱鹏英】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