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地震灾后重建:环境保护领域需国际社会大力支持

2008年07月09日 10: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中新网7月9日电 旨在借鉴国际上地震灾后环境保护的经验和技术,指导中国地震灾区解决环境问题,把地震对灾区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由环境保护部和联合国环境署共同举办的“地震灾后重建环境保护国际经验交流会”8日在京召开。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周建出席会议并致辞,他强调,灾后环境保护是地震灾后重建中一项复杂、长期、系统的任务,是灾后重建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汇集各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尤其在《灾后重建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整治以及土壤污染恢复等方面迫切需要国际上先进经验的指导和有关方面的支持。

  周建说,“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目前初步评估,极重灾区12个县、市(区),面积3.3万平方公里,重灾区33个县、市(区),总的受灾人口大概在4600万左右。环境保护系统也受到了严重的损害,25万平方米环境管理的基建用房受到了损害,9900多台环境装备仪器毁于一旦。如果考虑工业污染治理设施,林业方面的生态影响和环境监管能力的损害,损失是巨大的。

  地震灾害发生后,环境保护部和国务院其他部委一起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迅速响应,进行环境应急处置,排除污染隐患,防范次生灾害,并且调集全国15个省市的环境监测监察力量赶赴灾区,和灾区同胞们一起抗震救灾。经过各方共同努力,自地震发生以来,灾区的环境安全,尤其是核与辐射及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为抗震救灾创造了良好平稳的局面。

  针对地震灾后重建的环境保护问题,周建强调说,中国汶川特大地震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人力、资金和物资支持。我们也期望国际组织、机构和国家能够在地震灾后的环境保护领域,继续提供技术、资金支持。

  在此次经验交流会上,来自联合国环境署、环境保护部、美国环保局等单位的专家,围绕灾后生态环境修复重建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生态修复与治理和安置区与重建区的环境监管4个议题展开讨论,积极建言献策。

编辑:吴歆】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每日关注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