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走读干部"风行县乡 专家称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所致

2008年10月23日 10:33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发表评论

  编者按:人们把“工作在农村,住宿在城镇”的党政干部戏称为“走读干部”。近期,人民论坛杂志社联合人民网进行的“群众与基层干部”的专题调查显示,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存在的两大问题,一是“对工作缺乏责任心”,占受调查者的68.46%;二是“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的意识比较淡漠”,占受调查者的64.89%,这都与“走读干部”有着密切联系。贵州瓮安事件、云南孟连“7.19事件”已经给严重影响干群关系的“走读干部”敲响了警钟,但干部“走读”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在制度层面。

    “走读干部”不能再“走”了

  据媒体报道,在讨论云南孟连“7.19事件”的省委常委会上,云南省高层官员对基层干部的作风漂浮、脱离群众的现象深感忧虑,并严厉斥责。孟连干部群众反映,孟连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经常不在县里,热衷于跑上面和外面,习惯于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官僚主义严重。据统计,孟连前县委书记胡文彬2007年下乡镇仅26次,都是当天返回;乡镇主要领导都住在县城,周一上班,周末回家。以致诸如橡胶利益调整等工作一拖再拖,致使群众怨气郁积爆发,酿成重大群体性事件。

  “走读干部”“根”不在乡土,一门心思往上跑

  令人忧郁的是孟连县所反映的状况不是个别现象,在我国的一些基层政府,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基层政府普遍存在。走读干部“根”不在乡土,要他们对群众负责,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于是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心浮气躁、不安心本职工作、工作不负责、对群众不热情,一门心思往上跑、跑升迁调动就成为必然。

  县乡两级政府是政府沟通和联系群众、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并化解社会冲突和矛盾的主要平台。在地方,政府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主要是通过县乡政府提供。目前,我国还有70%以上的人口,基本是农村人口,依靠县乡政府的公共服务保障。所谓和谐社会、小康社会、三农问题的解决、科学发展观的落实等,都依赖于县乡政府的工作实效。可以说,在我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期,县乡区域治理的好或稳定和谐则国家社会就稳定和谐,“县治则国治”还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县乡治理主要依赖于基层政府的公务员,特别是负有领导责任的公务员。他们的工作态度、行为作风、服务意识、责任精神、廉洁程度、治理能力等,对县乡区域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近一段时间以来,与县乡政府工作漂浮相关的、不负责、不认真、不深入而最终酿成“群体性事件”或重大伤亡事故的热点新闻层出不穷,这些事件形成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漠视群众的利益和要求,甚至官商勾结、官黑勾结,侵害群众利益,致使民怨沸腾。我曾提出,不能对群体性事件做过分的政治化解读,就是因为许多群体性事件并没有特定政治含义,而是一些基层政府的“不作为”造成的。深层原因是当地民怨长期未得到很好的化解,为什么没有很好的化解,一是当地政府不作为,心思没有放在百姓身上;二是当地政府官员的个人利益牵扯其中,屁股没有坐在群众一边。

  由于工作需要,笔者经常到一些地方搞调研,发现某些县乡领导的工作态度、责任心确实有问题。花着纳税人的钱,肩负着党和人民的信任,忙着自己的私事。一些乡镇不仅周末没有人值班,干部回城,工作日也人员稀少,冷冷清清。而一些县委的主要领导,不是待在县里谋划发展,真抓实干,而是浮在市里、省里,跑官要官,或找些学习考察的充足理由漂在外面,特别是在党委政府换届时,这种情况就更为普遍。

  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干部的权力不是老百姓给的

  其实,据笔者观察,走读干部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在制度层面。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这些干部的权力不是老百姓给的,公共权力失去了最基本的约束。事实上,为了防止“走读干部”现象,一些地方也想了许多办法,比如对乡镇干部的“夜查”制度,工作日突击检查制度、上级组织纪检部门的考察监督制度等,但基本上不起作用,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据资料显示,从1992年前后“走读干部”出现到2007年,我国的“群体性事件”也从1992年的0.87万件增加到2007年的9万件左右,这其中肯定有必然的联系,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要从根本上解决“走读干部”问题,最有效的改革是把县乡主要领导的“选择权”交给当地群众,使群众成为县乡领导的“选择主体”,狠下决心从制度上改变县乡主要领导事实上的“委任制”状况,改变干部任命由一个人或几个人说了算的状况,让老百姓在干部的选任上起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走读干部”问题,也才能使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到工作上来,才能使那些对群众不热情、工作不负责的干部失去位子。

  近几年来,我国的一些地方在改革干部选任制度上做了有益的探索,目的是扩大干部选任中的民主,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广。比如干部选任中的“公推直选”,就是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内扩大“选人用人”民主化的有益尝试。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少数人选少数人、官选官、大官选小官”的不利局面。

  目前,我国正在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但我们的个别地方政府积弊日久,对中央的改革大政充耳不闻,只有下猛药才能根治,这剂猛药就是扩大地方党政主要领导选举任命的民主化改革,让群众成为选举干部的主体,大力推广“公推直选”。惟其如此,才能彻底根除”走读干部“现象,才能使我们的干部真正从内心服务于人民、对人民负责,也才能有效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深化农村改革的精神。 (竹立家)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教授)

  官员声音

  基层“走读干部”影响干群关系

  我是一名来自湖南基层的干部,近年来,随着基层干部进城安置的增多、下派挂职干部数量增多、干部异地交流的频繁,干部走读现象愈演愈烈。

  由于我们位置比较偏僻,很多在县与乡镇工作的干部将家安在了邵阳市。于是,有的干部一周5天时间,周一甚至周二才能离家去单位,周四就开始想家,周五就已经回到家,一周掐头去尾能在岗位上安心工作的时间所剩无几,遇事只能电话遥控指挥。而一些从省会长沙下来挂职的与异地交流的干部则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他们抱着“一年看,二年干,三年不到往回转”的心思,工作大多是走马观花,做表面文章。

  走读干部在各地不同程度的存在,使很多基层政府部门一下班就唱起了空城计,群众笑侃:“干部像候鸟,白天找不到,晚上没法找。”基层群众想办事还必须得赶个大早,去晚了就是白跑。很多群众有问题也不愿意去找基层干部解决。这严重挫伤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影响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削弱了基层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

  基层干部“走读”,也造成了许多潜在的腐败现象。一些基层干部在城里购买、建造私房,这些私房不光建筑面积大,装修档次也高,与基层干部的工资收入不相称,因此被群众称之为“腐败房”。再者,“走读”干部车接车送,增加了办公费用,造成大量浪费,也助长了他们的特权思想。 (舒育华)

  (作者为湖南省邵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监察室主任)

 [1] [2] [下一页]

编辑:吴歆】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