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综述:记者安全状况堪忧 假记者致媒体公信力蒙羞(2)

2008年11月08日 09: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假新闻”“假记者”屡见不鲜 媒体公信蒙羞

  在绝大多数新闻人坚守在工作一线,记录时代、守望社会的同时,极少数不和谐的身影却频频出现,他们就是假记者。今年以来,各地展开整治假报刊、假记者站、假记者、假新闻专项行动(简称整治报刊“四假”专项行动),破获了一批大案要案。但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地方出现反弹现象,一些有关“假新闻”、“假记者”的报道仍频现报端。

  今年以来,接连出现的“馒头国家标准”风波、湖南“平江虎”事件、河北“毒毛巾”报道、“孙中山是韩国人”,等等,最终都被证明是假新闻。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青年报》10月27日的一篇报道在全国引发热议,在记者节到来前夕给记者这一群体蒙上了浓重的阴影:《西部时报》驻山西记者戴骁军接到关于山西省国有企业霍宝干河煤矿公司举报,41岁的矿工吉新红在矿内被闷死。事故发生后,煤矿未向上级报告,反而为闻风而来的各地的所谓“记者”发放“封口费”。9月25日晚,戴骁军拍摄留下了中国新闻界耻辱的一幕:一场矿难发生之后,真假记者争先恐后地赶到出事煤矿去领取煤矿发放的“封口费”。

  事件的最新进展是,相关部门曝光六家收取费用的媒体,并称事件仍在调查当中,将根据进展通报新一批收取封口费的真假媒体名单。记者戴骁军和妻儿不断接到电话恐吓,但他仍质疑目前的调查结果,称“煤矿老板还在撒谎,继续隐瞒封口费涉及的记者数目和金额。”

  10月31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负责人就“封口费”事件发表声明,表示对发放“封口费”的行为予以强烈谴责。与此同时,“封口费”事件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广州日报》的文章认为,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在严酷的环境面前失去了“公”能,给一些人提供了巨大的“私”能空间,这是个令人痛心的悲哀。《法制日报》的分析文章表示,无论是从强化和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还是从维护广大新闻工作者正当权益来说,目前都要尽快制定与出台关于新闻舆论监督的具体制度和保障机制。

  《中国青年报》载文称,“封口费”事件让记者蒙羞,使这个记者节中没有荣耀,只有耻辱,只有通过洗清耻辱才能重建公信和荣耀。文章呼吁采取严厉的行业禁入制,实施新闻立法,将那些拿封口费的记者永远逐出新闻界,永久性地剥夺其新闻从业的资格。

  美国《侨报》发表社论指出,很明显,“封口费”事件只是一个表象,媒体经营的路径和方向才是关键。文章强调,在将假冒记者涉及的刑事案件问题作出处理后,还应回头检视媒体行业自身的机制,从梳理媒体经营与报道立场的关系上重新确认新闻报道-信息传播的交集点,并在其中设置一个“安全阀”,否则此类隐患只会越来越多。

[上一页] [1] [2]

编辑:朱鹏英】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