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深圳特区不再“特”? 一枝独秀的局面不复存在

2008年12月03日 11:34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发表评论

  “以改革开放之初‘杀出一条血路’的精神,以‘特’的意识、‘特’的思考和‘特’的举措,敢闯敢试、敢为人先”

  文/郑诚崔华超

  8月20日,正值北京奥运期间,第一次到深圳的中山大学学生小李遇到了一点麻烦。长途汽车行驶到一处类似收费站的地方停了下来,所有人都被要求进入检查大厅查验身份证,而小李刚好把身份证忘在了学校。

  在简单的解释和口头验证后顺利过关的小李长吁一口气,笑道:“过关了!特区毕竟是特区。”这个“关”指的是“二线关”,也就是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启用至今已有20多年。在人们对“特区”概念已有些淡然的今天,它仿佛成为一种提醒。

  一枝独秀的局面不复存在

  “回顾下来,1992年前,深圳作为经济特区,我认为主要工作是在突破计划经济体制障碍方面先行先试。具体来讲,比如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土地拍卖制度和金融市场的建立,从生产要素的配置上确立了市场经济框架。”深圳市体制改革办公室郭小洲处长如此总结。

  郭小洲认为,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深圳的改革重心则逐渐转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作为。“国企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最近几年推行的事业单位改革,在全国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深圳是一座因改革而生的城市。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发展的近30年,循序而至的变革一路相伴。可以说,正是一项项突破既有制度的改革,成就了特区之“特”。

  然而,随着全国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特区一枝独秀的局面不复存在,深圳三大传统优势似乎都在逐渐弱化:在“天时”上,随着“两税合一”等政策调整,“我有人无”的优惠政策优势已成历史;在“地利”上,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门打开,特区的窗口功能逐渐弱化;在“人和”上,随着浦东开发、西部开发、振兴东北、滨海新区建立,成都、重庆综合改革试验区,武汉、长株潭试验区等相继成立,有上千万新移民的深圳出现了人才回流和招工难等现象……

  深圳,今天你还“特”吗?近年来,这样的疑问不断被提出。在互联网上,讨论更是持久广泛,参与者众多。

  早在2002年底,一篇网络长文《深圳,你被谁抛弃?》在人民网强国论坛首发,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一场关于深圳特区命运的大讨论,讨论从网上延伸到了网下;时隔五年,《特区不特:深圳路在何方?》的长篇思考和诘问,同样在网络上引起一片激辩之声。

  “实际上,特区该不该特、特在哪、怎么特的疑问,从创办至今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深圳市社会科学院院长乐正接受采访时笑言,深圳人已习以为常了。

  没有完成的使命

  乐正认为,任何意义的改革,都意味着利益的调整,而既得利益者往往成为改革的阻力,改革逐渐步入深水区,这种阻力会加大。而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也不排除推动改革者认为经济发展更实惠,从而改革意识淡化。

  另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较短的时间里,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局部出现了“公共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法律化”现象,而这些维护部门利益的法律法规成为今天深化改革的一个个红灯。

  不容回避的是,一些改革触及政治体制改革领域,显得更为谨慎,“少说多做”更成为今日特区推进改革的首选做法。

  “我注意到,深圳人包括党政干部和广大市民,多年来改革开放积淀下来的骨子里的改革创新意识,今天非但没有丝毫减少,反而伴随着对发展路径的思考越来越强。”乐正表示。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沈毅接受采访时,对这一判断表示认同。但他同时认为,特区并不是自己闯就能闯出来的,而是需要国家出于特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设定:“什么是特区?我理解主要有三个内涵:特定的区域、特殊的使命、特定的政策,缺一不可。”

  中央对经济特区的态度始终是明确的。2003年春天,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深圳时寄语广东:“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继续发挥试验田作用。”这既是对经济特区已取得成就的充分肯定,更是对特区今后发展的要求。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5周年之际,温家宝总理在深圳考察时曾明确指出,发展经济特区的决心不变;对经济特区的基本政策不变;经济特区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不变;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还要办得更好。

  今年6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发布了《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的若干意见》,提出深圳要“继续高扬经济特区这面旗帜,以改革开放之初‘杀出一条血路’的精神,以‘特’的意识、‘特’的思考和‘特’的举措,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勇于冲破制约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障碍和束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而不懈奋斗”。

  “整个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既是发展的过程,也是改革开放的过程。只要现代化没有完成,那么经济特区先行先试、作为‘窗口’和‘试验田’的使命就没有完成。”乐正说。

  继续“特”的突破口

  7月初,广东省政府常务会议批准《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将深圳定位为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性城市。同时,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求,深圳新一轮发展要体现出在粤港澳合作方面的先行、先试、先导作用。

  “规划提出了一套衡量深港合作程度的指标体系,仅在跨境人流量指标方面,便提出了将由目前的每日42.2万提高到100万。”提到这份修编后已上报中央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多年关注深港合作的乐正感到由衷的兴奋,“成功的改革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技术操作和精心的程序设计。对深圳这样一个举世瞩目的经济特区来讲,下一步改革更应该选择一个好的切入口,选择一个好的操作方式。我认为与香港共同发展的新定位,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着力点。”

  乐正分析,深港合作的“最高境界”是制度性的合作,而不仅仅是经济性的。“有人或许担心,一国两制会否成为深港合作的障碍?我觉得,两地深化合作的前提恰恰在于‘两制’的差异性和互补性。深港合作不仅仅是两个城市GDP相加那么简单。那边是‘特别行政区’,我们这边是‘经济特区’,两地合作产生聚合反应,形成制度创新,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中山大学金融学教授陆军认为,深港金融合作是确保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同时带动深圳等腹地成为区域金融中心城市的双赢之举。

  郭小洲认为,深圳接下来的路径是用进一步开放来促进改革——下一步的深港合作正是加大开放的一大契机。深港合作首要在于经济上的互融互补,但同时也必然会带来法律、政务等软环境上的交流和碰撞,在突破制约中国社会和谐、平衡发展的体制障碍上获得经验,从而确立一个与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相匹配的政治、社会、文化体制,以应对日益严峻的产业升级和社会转型压力。

  在“体制突围”方面,深圳已提出要研究借鉴香港、新加坡的经验;拟用5年时间建立起全新的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包括重新界定设置政府职能,整合调整政府机构;创新政府运行机制和模式,完善决策执行监督的运行机制,大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彻底理顺市、区、街道事权,逐步将区和街道全部变成政府的派出机构,实现一级政府三级管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编辑:吴歆】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