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释成"脑残"很贴切——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专家"解释成"脑残"很贴切
2008年12月31日 16:15 来源:黑龙江晨报 发表评论

  如今不相信专家了,并非是今天的专家不博学了,也不是不精通了,而是站偏了位置,不是站在没有话语权的基层群众这边,而是蜕变成了某些利益团体的“代言人”。

  12月28日,百度百科中“专家”的词条多了两项解释,其中一条称是“指一群吃饱了没事干或正事一件都没干过却整天都在思考如何强奸民意……的脑残”。根据提示信息,此词条更新于28日。

  在某些人眼里,“专家”被网民解释成“脑残”,仅仅是个恶作剧。可是,回顾2008年甚至以前所发生的新闻事件,“专家”的确是离我们越来越远。某报纸的编辑曾告诉笔者,现在读者对专家都很反感,不认同专家所说的话,网民更愿意相信舆论领袖。如今,专家的认可度就像今年的股市一样,一路熊了下来。一滴水能够折射太阳的光辉,一个名词解释也能折射“专家”变“脑残”的本质。

  以前,中国人是比较迷信专家的,遇到拿不准的事总想问问专家怎么办,媒体记者在采访的时候,也喜欢把专家的意见加进去,以增加说服力。但是今天,恰恰相反,谁和专家沾点关系不但不会增加公信力反而会受牵连。专家沦落到今天这种地步,其实怨不了别人,只能说,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有了以前的因,才有了今天的果。

  以往,人们之所以相信专家,无非有两条,一是专家权威,二是专家公正,二者缺一不可。如今不相信专家了,并非是今天的专家不博学了,也不是不精通了,而是站偏了位置,不是站在没有话语权的基层群众这边,而是蜕变成了某些利益团体的“代言人”。

  说白了,“专家”现在是工具,有钱有权的都可以用。有一些黑了心的人,想赚些黑心钱,很容易找几个专家来夸几句,然后商品就会销量大增。我们的人民群众虽然很朴实也很善良,但是骗一次容易,骗两次也容易,但是第八次第九次可就没那么容易了。群众心中自会有杆秤,谁的心偏了,或者颜色变了,那是一测一个准。刷卡都有透支的时候,“专家”也是如此,用几次也就一文不值了。即便如此,还是很多人从中捞取了巨大利益。

  总之,还是我们网民有智慧,把“专家”解释成“脑残”,不为群众说话,也不用脑子说话,变成了人家的“传声筒”,这不是“脑残”这是什么?

【编辑:吴博
登陆/注册          匿名评论
    更多国内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