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警惕"知识傲慢"与"权力傲慢"联姻——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青年报:警惕"知识傲慢"与"权力傲慢"联姻
2009年01月22日 07:5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官员群体重视学历好不好?尊重知识、尊重文化,这有什么不好?然而,问题还有另外一个侧面。日前,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省纪委的一次会议上谈到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他说,现在我们有些干部学历越来越高,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弱,面对复杂局面,要么束手无策,要么工作方法简单生硬。汪洋还饱含感情地要求干部,要做到尊重群众而不是轻视群众,亲近群众而不是疏离群众,帮助群众而不是折腾群众。(《广州日报》1月21日)

  汪洋一席话让干部教育“回到常识”。学习是为了什么?学历是为了什么?不过是为了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服务群众的意识罢了。如果官员的高学历不能对此有所补益,即便顶上一个硕士、博士的头衔又能如何?

  为什么有些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弱?因为在很多干部的眼里边,已经很少有什么“问题意识”了,有的是高学历产生的“知识的傲慢”。在有些干部那里,学习的终极目的是获取学历,学历的终极目的是满足提拔的要件。在处理需要智慧的现实问题时,所依凭的却大抵只是一些孤立的教条,缺乏对一个城市、一个地区历史文化、发展水平以及社情民意的深刻了解,更谈不上对生于斯长于斯的群众的“同情性理解”。

  他们也不是没有实践,但他们的实践往往失之肤浅和武断。以今天中国方兴未艾的城市建设为例,一些城市管理者今天去欧洲考察一圈,回来就要城市建设成欧式风格;明天去南美考察一圈,又要把城市建设成南美风情的城市。大拆大建,标新立异,很少具体考虑当地历史文化以及市民生活的实际问题,这种以扭曲城市发展固有品格为代价的城市建设运动,到头来注定是一场昂贵的实验。除了挤占大量城建资金之外,更折腾了城市、折腾了群众。

  为什么部分官员在面临复杂局面时,往往会选择“简单生硬”的方式?我想,除了缺乏应对复杂局面的经验、书本学习没有告诉他们具体的处理路径之外,问题的根子还在对权力理解上的简单生硬,或者说使用权力的霸道蛮横。汪洋谈到,干部“要经常掂量掂量‘你是谁,为了谁’”,这里边强调的正是权力来源和服务对象的重要问题。现实生活中,一些干部已经忘记了手中权力的来源。

  比如说去年云南孟连的“7·19”事件,事发当天,7月19日清晨6时许,云南孟连5名胶农在家中和睡梦中被警察厮打和强行带走。此事遂成为后来数百民众“围攻”警察发生冲突的直接引线,以至于酿成严重的群体事件。当企业和农民发生利益争执时,一些官员不假思索地站到了企业一方,居然动用大批警察压制农民,结果可想而知。这样的处理方式,根源仍在于部分官员意识中根深蒂固的“权力的傲慢”。

  “知识的傲慢”原本也可通过大量的实践来克服,多亲近群众、多深入基层、多解放思想,长期坚持一定会有成效;“权力的傲慢”也有药可医,一些小小的教训足可以使之警醒、促其反思,进而,改变一贯的行事方式。然而,一旦两者联姻,成为混合的“傲慢”,彼此强化,互为倚重,问题将会变得严重。

  学历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其所标志的知识水平也并非虚妄。虚妄的是对学历的片面强调,一提倡干部“知识化”了,干部们便纷纷硕士、博士的风光起来了。开始时候,很多人可能只是跟风,慢慢地,心态就可能发生变化,没准儿真以为自己就具备了博士、硕士的水平,在一切问题上游刃有余了呢。因此,有必要正视当下干部学历教育的负面效应。从考绩上引导,在实践中淬炼,到群众中评价。此种矫正非但必要,而且迫在眉睫。(胡印斌)

【编辑:唐伟杰
    更多国内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