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重返山西力推新政 安全将成主政后头等大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王君重返山西力推新政 安全将成主政后头等大事
2009年02月09日 08:52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月15日下午,在山西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王君当选为山西省省长。王君,汉族,1952年3月生,山西省大同市人,1971年10月参加工作,197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中央党校哲学专业在职研究生毕业,高级工程师(教授级)。 中新社发 梁波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王君“回家”

  12年一个轮回。

  1997年,不惑之年的王君依依惜别了工作二十余年的山西,从大同矿务局局长的岗位荣调北京,出任国家煤炭工业部副部长。

  此后又相继出任江西省副省长、省委副书记、国家安监总局局长等职。

  2009年1月15日,在山西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王君高票当选山西省省长。

  12年过去了,除了额头皱纹与白发的增多,57岁的王君显得更加沉稳与练达。

  同样的牛年,不同的是当年王君以“金牛奋蹄”的豪迈作别家乡,而归来的他给自己定位于俯首躬耕的“孺子牛”:“我深深懂得,手中的权力只能为人民群众谋福祉,决不能为自己及任何人谋私利。请全省人民对我严格监督。”

  今年春节前夕的日子里,王君成为了山西乃至全国的新闻焦点,媒体甚至不放过其丝毫的细节:省两会上做完政府工作报告后数次擦汗,反复提出“清醒清醒再清醒”;慰问“9.8”事故遇难者家属落泪……这位山西新省长的个性、人性充分表露。

  2008年9月14日,刚刚履新国家安监总局局长6个月的王君,因突如其来的“9.8”溃坝事故被火线调往山西,接替黯然“下课”的孟学农,外界据此而称其为“火线悍将”。

  继王森浩、王茂林、胡富国等人后,王君这位大同矿务局走出的又一矿业大员,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在胡富国之后主政山西的第二位本土省长。

  面对山西三年四任省长的官场“过山车”与险象丛生的安全困局,王君的“回家”似乎多了一丝悲壮,坐镇“火山口”成为王君的使命。

  从煤矿工人到省长

  “王君省长是我们通风区的骄傲,也是所有煤矿工人的骄傲。”1月15日,从新闻中得知王君顺利当选山西省长的消息后,同煤集团晋华宫煤矿通风区区长李银堂难以抑制激动之情。

  年幼王君5岁的李银堂,1981年从部队转业到晋华宫煤矿通风区当工人,当时王君正好在通风区担任技术员。回想与王君朝夕相处的5年时间,李银堂给了王君“业务能力强、实干、敬业”的评价。

  上世纪80年代,王君从山西矿业学院采煤专业一毕业就成为晋华宫矿的技术骨干,而在入学之前王君已有3年的矿工经历。

  “通风区那时300多人,几乎全部从一线选拔而上,有基层经验,但专业知识欠缺。而王君正好是科班毕业的高材生,又有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自然就成为通风区出类拔萃的技术员。”李银堂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从技术员干起,20年里王君先后在通风区担任助理工程师、副区长、区长,到后来担任晋华宫煤矿生产副矿长,并最终擢升大同矿务局“掌门人”。

  追忆过去,李银堂印象最深刻的是王君在通风区时提出的一句口号——“问题不过夜,处理在当前”。

  “当时搞企业文化,理念还很超前,口号一喊大家觉得新鲜,到现在这个口号都不过时。”李银堂告诉记者,“不仅喊口号、树理念,王君的敬业精神同样受人赞誉。他非常认真负责,每天都要下井、到现场,那几年九矿(即晋华宫矿)的安全年年是标兵。”

  与工作上的严谨、冷峻不同,生活中的王君为人非常谦和、热情,有着北方人一贯的豪爽。

  李银堂记得,那时通风区经常排查隐患,等瓦斯排空或系统问题解决后,大家一高兴就喝点酒。但矿区附近没饭店,加之收入低,大伙就到王君的办公室吃着花生豆喝1块多钱的白酒,海侃神聊。

  王君升迁后,一有机会总要回通风区给老同事拜年,和大家拉家常。提起王君,现在九矿的许多老职工仍赞不绝口。

  在大同矿务局担任主要领导的几年,王君稳健的工作作风广受好评。

  调离大同矿务局后,江西成为王君工作时间最长的地方,从分管工业的副省长到副书记,王君在江西这块红色根据地呆了7年。

  作为曾经的老领导,江西煤炭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兰邦生为记者总结王君的为人:“厚道、实在、低调、没架子。”

  兰邦生回忆说,1999年,刚调赴江西担任副省长的王君主持了全国首批破产企业——洛市矿务局的破产重组,并提出了在洛市矿区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三跨”式股份制企业。王君主导下的重组模式不仅化解了诸多矛盾,也为日后江西的煤炭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王君在江西有着很好的口碑,尤其是许多困难企业的职工对他心存感激,工人出身的他能站在工人的立场解决问题。”兰邦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编辑:朱鹏英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