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实施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将实施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
2009年02月20日 15:39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009年初春,从山坡上俯瞰拉萨,动植物、河流、城市、蓝天和谐共生。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中央政府和西藏自治区地方政府为保护西藏的生态环境做出巨大努力,取得显著成就。从2006年1月1日起,自治区全面禁止开采砂金矿;2008年1月1日起又全面禁止砂铁资源的开采。2006年至2010年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将投入近200亿元人民币资金构建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项目涉及天然草地的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及保护区建设、防护林体系建设、传统能源替代、防沙治沙、水土流失治理等共3大类10项工程。 中新社发 廖攀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20日说,我国将实施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启动生态保护、生态建设和支撑保障10项工程,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对西藏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西藏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这位负责人说,国务院18日批准了包括上述内容的《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这是继青海三

  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青藏高原实施的又一项重点生态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这位负责人介绍,西藏高原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已经对西藏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有关研究表明,1961年-2007年,西藏地区年平均气温以每10年0.32摄氏度的速率上升,明显高于全国和全球的增温率。气候变化导致冰川退缩、贮量减少,高原冻土下界上升、冻融消融作用加强,进而诱发草地退化、土地荒漠化等问题。

  上述规划的目标是:到2030年,西藏的退化草地和草原鼠害基本得到治理,沙化土地和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大幅度提高,大江大河源头区、重要湖泊、湿地、河谷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和监测网络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农村传统能源替代,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呈现协调发展态势。

  规划的生态保护项目包括:一是天然草地保护工程,实施退牧还草和鼠虫毒草害治理。二是森林防火及有害生物防治工程,基本建成全区森林防火及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因地制宜开展森林火烧迹地更新工程。三是野生动植物保护及保护区建设工程,全面加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的规范化建设。四是重要湿地保护工程,全面实施湿地保护工程,恢复湿地植被。五是农牧区传统能源替代工程,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农村沼气、太阳能等工程,优化区域电网和农村电源建设,基本实现农牧区传统能源替代。

  规划的生态建设项目包括:一是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建成布局基本合理、多层次的防护林体系。二是人工种草与天然草地改良工程,建设灌溉人工饲草料基地、草种繁育基地、绿洲型饲草产业基地、旱作人工饲草料示范基地。三是防沙治沙工程,通过开展封沙育草、草方格沙障、砾石压沙等多项措施,治理沙化土地。四是水土流失治理工程,通过封禁修复、水土保持种草、水土保持林等措施并辅以小型水土保持配套工程等,治理水土流失。

  为实施上述工程,在支撑保障方面,将实施生态安全屏障监测体系工程,建设地面生态监测站和地面观测点。

  上述规划的组织实施,由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负总责,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工程建设综合协调,农业部、水利部、环境保护部、国家林业局协同推进。规划所需投资资金将根据工程建设性质多渠道筹集。中央政府在加大现有渠道投入力度的同时,适当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工程建设,确保上述规划目标的实现。(江国成、王小飞)

【编辑:朱鹏英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