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聚焦:现代西藏仍与释迦牟尼悟到的真谛相融——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聚焦:现代西藏仍与释迦牟尼悟到的真谛相融
2009年02月27日 15:47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43岁的大昭寺管委会副主任尼玛次仁认为佛教提出的和谐与中共构建的和谐,两者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

  “佛祖释迦牟尼觉悟地认为,佛法的最高境界是觉醒、认识人生和宇宙的真谛,”尼玛次仁说,“释迦牟尼找到了人生和宇宙的真谛,比如和谐、尊重自然规律。”

  已在大昭寺出家为僧20多年的尼玛次仁认为佛教是与时俱进的,“释迦牟尼讲,佛教不是一潭死水,佛教是在进步,原则不变,但方法随时在变。”

  尼玛次仁举例说,大昭寺过去只对信教群众开放,是信教群众朝圣和举行佛教仪式的圣地,但同时它又是国家4A级旅游景点,并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这些都是新的问题,但最终目的不变,就是把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保护好,把佛教传承好,只是方法和形式在变。”他说。

  尼玛次仁和大昭寺的100多名僧人每天不仅要接待信教群众,还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以及对藏文化感兴趣的专家学者。

  尼玛次仁称自己为“管理僧”,而不仅仅是学经修行的僧人。“20多年来,我们管理和保护大昭寺,就是把宗教文化和祖先文化介绍给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建设和谐世界。”他说。

  “大昭寺是藏传佛教圣地,但佛教没有种族,只要信教都可以来,游客的到来也能让大昭寺的价值发扬光大。”他说。

  作为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建筑,始建于公元7世纪的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古老的土木结构建筑,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是各教派共尊的神圣寺院。

  尼玛次仁在抓紧学习汉语和英语。他曾到北京的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进修了一年,还去内地的西南民族大学强化了英语。他还把解答游客的问题看成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目前,西藏拥有各类宗教活动场所1700多处,住寺僧尼4.6万多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2%。

  67岁的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佛协西藏分会副会长直贡琼仓·洛桑强巴说,目前西藏僧人的知识结构和阅历是过去无法比拟的,很多僧人能讲英语,懂科技,会电脑,文化水平很高,政治、宗教和法律知识比以前也更广。

  拉萨三大寺之一的哲蚌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祖寺。42岁的寺管会常务副主任阿旺群增介绍说,目前寺内的24-92岁的500名僧人中,会说汉语、会写汉字的约有100人。

  他表示,除少数贵族学校外,50年前的旧西藏没有一所现代意义的学校,群众只能到寺庙学习,现在教育飞速发展,法律规定18岁以上公民才可根据自愿与信仰自由的原则选择出家,老百姓完成义务教育后才到寺庙来,“是教育促进了寺庙的发展”。

  阿旺群增说,“社会的发展也极大带动了寺庙的发展”。

  民主改革后,西藏群众不再依赖烧牛粪了,取而代之的是整洁、干净、省时的燃料,原来用水桶提水,现在每个院落都有自来水。政府投资改善僧人用水和照明,修缮公路和大殿,生活条件极大改善。

  阿旺群增表示,政府每年补贴每名僧人6000元,去年,还把僧人纳入了医疗保险,同时,寺院贯彻“以寺养寺”的国家政策,在周边设立批发店和茶馆等经营项目。

  哲蚌寺僧人每天早晨6点起床,6-7点念诵经文,9点后,到各自的经堂学经,下午2点,在辩经场辩经,晚上8-12点,自己复习。

  不过,阿旺群增也承认,像世界其他地方一样,现代社会的某些物质生活方式对部分僧人的诱惑是存在的,“这需要靠修行去摆脱”。哲蚌寺山下就是拉萨城。

  日喀则萨迦寺主持班典顿玉认为自己学佛20多年,“精神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开阔了眼界,生活越来越好”。

  作为主持,班典顿玉每月领取4000元国家工资。“对于僧人来说,这些钱根本花不完,我就捐钱给灾区和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他说。

  班典顿玉1984年出家后,在萨迦佛学院学习了6年,还到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和北京大学宗教系攻读硕士学位。

  班典顿玉2000年购买了笔记本电脑,可以随时上网,他认为这是信息时代必要的工具,“这是在自己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先进文化,符合时代进步的做法”。

  在他的努力下,萨迦高级佛学院开办了电脑班,旨在弘扬萨迦文化的萨迦寺网站也将开通。“互联网上当然有一些负面内容,这也需要靠修行去抵制。”

  他说,萨迦寺每天的朝佛群众最多可达2万人,其中农牧民居多,不少人来自青海、四川、云南等内地省份,还有来自港澳台地区和国外的游客。

  西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索朗仁增(藏族)说,民主改革前,农牧民没有人身自由,也就等于没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他们过去吃不饱,也无法安排朝佛时间,请僧人念经“一次还要花几万块钱”。

  “由于藏族和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5%,西藏绝大多数群众信仰宗教,他们现在享有充分的宗教信仰权利。”他说。

  65岁的拉穷每年不定期地搭拖拉机来萨迦寺转经朝佛,他家住10公里外的扎西布村。拉穷说,小时候就随父母来这里,一年来一次,来时只能带上一袋糌粑,肚子根本填不饱,民主改革后,生活逐渐富裕了,也有更多时间来朝佛了,“现在佛事活动很自由,没有限制,家里也设有小经堂”。(记者李惠子 赵超)

【编辑:朱鹏英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