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翻身农奴含泪解读“白皮书”——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西藏翻身农奴含泪解读“白皮书”
2009年03月02日 20: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拉萨三月二日电 题: 西藏翻身农奴含泪解读“白皮书”

  中新社记者 德永健

  中国《西藏民主改革五十年》白皮书发表当天,昔日为奴的西藏大学退休高管、六十三岁的仓姆拉老大姐在接受中新社记者独家采访时未曾开言,先已哽咽,眼泪夺眶而出。她说,“回忆自己及家人在西藏民主改革前的农奴生活的情景,我忍不住了。”

  主管西藏大学纪律、监察多年的仓姆拉说,旧西藏,她一家都属于农奴主会说话的“生产工具”。父母在贵族家当佣人,年幼的她与姐姐两个人顶一个人头,也到贵族家帮佣。由于年龄太小干不了重活,她和姐姐每天的工作是去麦场捡拾掉落的青稞粒。

  “如果捡来的青稞粒装不满粮斗,农奴主就挥着用牛皮做得大皮鞭毒打我和姐姐,我们被打得晕头转向。”仓姆拉含泪说道。妈妈因为经常跪下擦地板,冬天的时候也要到拉萨河去洗衣服,不到四十岁就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六十岁时已无法下地走路。

  仓姆拉一家是旧西藏农奴悲惨生活的缩影。二日发表的“白皮书”说,一九五九年前,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五的农奴和奴隶没有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挣扎在极端贫困的悲惨境地;占西藏总人口不足百分之五的农奴主却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垄断着西藏的物质精神财富。

  一九五九年三月十日,以达赖为首的西藏反动上层集团悍然发动了旨在分裂祖国的全面武装叛乱;二十八日,周恩来总理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宣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领导西藏各族人民一边平叛一边进行民主改革,仓姆拉等百万农奴的命运就此得以逆转。

  分田地,分牛羊,甚至分家具,热闹的场景让十三岁的仓姆拉兴奋不已。据白皮书统计,民主改革期间,中央政府共没收和赎买农奴主土地二百八十多万亩,分给二十万户、八十万农奴和奴隶,农奴和奴隶人均分得土地三点五亩多。

  分田后不久,仓姆拉得到了她一生中最为珍视的“礼物”——上学。在旧西藏,上学对于农奴来说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课堂上,仓姆拉用藏语学会了自己人生的第一首歌——《社会主义好》。上世纪六十年代,仓姆拉被选派到位于陕西咸阳的西藏公学(现西藏民族学院)学习,毕业后曾在西藏团委、西藏大学等机构工作。担任过西藏大学高管,这是“我一个旧西藏的农奴娃子做梦都不敢想的”!。

  “五十年间,我从一名农奴成长为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少数民族妇女领导干部。这是一个彻底的解放。”仓姆拉说,“不光是我自己,西藏社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新旧社会一对比,就感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一切。”

  仓姆拉介绍,以她工作过的西藏大学为例,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整个学校近六百名学生,如今西藏大学有近一万名学生,分为新老两大校区,计算机房、图书馆、体育馆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硬件设施比内地大学差不了多少,前不久,藏大经国家考核验收,跻身国内知名大学行列。

  二00六年后仓姆拉退休,看书、读报乃至上网玩游戏成为主要生活内容。二00八年,她更是在相关部门的组织下,与四十多位藏区老干部到桂林、广州、深圳、海南等地“饱览祖国山水”。

  去年拉萨“三·一四”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发生后,仓姆拉曾碰到一位对局势心存疑虑的的士司机。她给司机讲述了自己在旧西藏的经历,说得司机连连点头。“搞破坏的是少数人,不是广大藏族人民,他们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放着这么幸福的生活不过,干嘛要去煽动参与那些事?”仓姆拉说。(完)

【编辑:宋方灿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