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别让农民工家庭成为“城市孤岛”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新京报:别让农民工家庭成为“城市孤岛”
2009年03月04日 09:23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我们的城市中,有太多的农民工家庭已经成为“城市孤岛”,这些农民工家庭在城市中无亲无故,生活在狭小封闭的圈子里,没有任何的外来援助,一个小小的偶然,就足以让这个家庭遭遇灭顶之灾。

  一位母亲死在家中床上三天,她的两个无助的小女儿差点饿死,这是近日发生在重庆的一幕惨剧。(昨日《重庆晚报》)

  相信任何人读完此新闻,都会感到无比的震惊,“妈妈我饿了”的哭声,沾满母亲尸水的两张小脸,卧室墙上孩子手指的抓痕……此情此景,即非亲见,也足以让人揪心万分。我们无法想象,数个日日夜夜,这两个孩子经历了怎样的生理和心理的煎熬,我们也无法想象,那位可怜的母亲在临终之前投向孩子的眼神,以及当时她心中的悲凉与痛苦。

  这场人伦的悲剧或似乎有偶然的因素,两位孩子的父亲在外地做工,与家中失去联系长达六天,却没有引起警觉。至于他们的邻居,一连几天听到孩子异常的哭声,也未及时查看。但是,偶然的背后,却隐藏着必然,据报道,这个农民工家庭与她生活的城市,几乎是一个隔绝的状态,在当地租房1年零1个月的日子里,没有亲戚,没有朋友,邻里之间不相往来,而当地政府只是关注他们的计划生育和暂住证。

  重庆这个家庭的遭遇不禁让人想起另一个曾是新闻主角的不幸家庭———北京的肖志军和李丽云,他们的生存状态何尝不是同样?媒体当时曾报道,在北京一年多,肖李俩人大部分时间没有工作,最常做的就是形影不离地呆在家,对于李丽云而言,肖志军就是她生活的全部,这种孤独无援的生活状态,可以说是导致最后李丽云死亡的间接原因。

  其实,北京和重庆的两起悲剧并非个案,在我们的城市中,有太多的农民工家庭已经成为“城市孤岛”,这些农民工家庭在城市中无亲无故,生活在狭小封闭的圈子里,没有任何的外来援助,一个小小的偶然,就足以让这个家庭遭遇灭顶之灾,如一次失业、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奔波劳碌中偶然疏于对亲人子女的看护……林林总总,危机与危险无处不在,他们是脆弱的“孤岛”,脆弱到简直无法想象。

  那么,农民工家庭如何走出孤岛呢?固然,这需要靠他们自己,更要靠街坊邻里,在国外,遇到邻家有孩子异常的哭声,邻居的第一反应就是报警。不过,归根结底,还需要靠政府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帮助农民工家庭融入城市。

  例如,城市政府应当提供给农民工家庭以教育、医疗等保障,重庆那两个不幸的女孩,其中较大的已经三岁,若在城市的家庭,这种年纪早该被送进幼儿园快乐地学习和生活,而不是生活在封闭的家中。同样,李丽云若有医保,她的小感冒也不会熬到演变为重症,导致母子双亡。例如,城市政府应当组织义工服务体系,帮助农民工家庭。包括为他们家庭中的老幼提供无偿的看护,为孩子提供学习辅导、安全教育,引导他们参与社区的各种活动等。从两位不幸女孩后来受到两千多市民的探访可以看出,只要政府出面招募这种义工,必定一呼百应。我们的城市不缺爱心,缺的只是展现爱心的机会和方式。

  要将农民工家庭移出“孤岛”,就应该创造更好的人际交往和邻里守望的环境,特别是社会化的服务体系。为了重庆那个不幸的家庭,为了千千万万处于困境中的农民工家庭,你、我、每一个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请再次为现代社会服务体系鼓与呼。

  □韩涵(北京 媒体人)

【编辑:朱鹏英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