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两会":法治中国离不开"两会"——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两会":法治中国离不开"两会"
2009年03月13日 10:17 来源:法制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苏迪明,俄罗斯国家电视台记者,此次“两会”期间,负责向俄罗斯国内发送相关方面的报道。那么,作为一名来自俄罗斯的记者,他是如何看待和报道“两会”的呢?以下,便是他为本报撰写的“两会”采访随感。

  在俄罗斯,人们是如何看待中国“两会”的呢?作为普通人,他们最关心的是中国的民生国计。对于报道而言,“两会”通过了什么法律只是一个出发点,更主要的是该法律对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我在北京已经工作两年。作为一名整天忙着用镜头来说话的记者,我的生活中只有“今天”。如果不是应邀撰写这篇文章,我几乎很少有机会来回顾和梳理在中国生活的这段经历。

  此次中国的“两会”,我照常负责向俄罗斯国内发回最新的“两会”报道,报道发生在当下中国最受关注的大事件。毫无疑问,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推动力,“两会”在各国都引起了极大的兴趣,这其中俄罗斯当然也不例外。

  每逢“两会”拉开帷幕时,我们都会关注改革的深化,开放的进步。作为政治生活的结晶,法律直接涉及老百姓的生计,而且很充分地体现国家发展的蓝图。法律的尊严是社会成熟的表征和国泰民安的重要保障。而要想构建一个真正成熟的法治社会,中国的当下和未来都离不开“两会”。

  至于俄罗斯人对本次“两会”上的哪项议题最感兴趣?毫无疑问,目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带来的后果是全世界最热门的话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也免不了这方面的挑战和困境。我们的观众很想知道,中国政府为缓解金融危机所产生的消极影响能够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当然,这其中最令人注目的还是老百姓的生活、人民的就业和失业、企业的繁荣和破产、民生福利的发展和变化。

  中国的读者一定很想知道,在俄罗斯,人们是如何看待“两会”的呢?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很多年来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中国是我们的战略伙伴和最大的邻邦。因此,我们的观众很关注中国的民生国计。而媒体的宗旨是加强两国人民的互相了解,为两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合作打下良好基础。当然,观众是从普通人的角度观看政治新闻。为了满足他们的要求,我们要创造比较人性化的报道。也就是说,“两会”通过了什么法律只不过是出发点,主要是该法律对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当然,虽然俄中两国人民彼此之间已经十分熟悉,但我还是感觉,我们的许多观众对中国还缺乏了解,还有很多地方吸引着媒体的报道热情和兴趣。

  同时,通过对中国“两会”的报道,也让我加深了一些对中国的了解。虽然我还远算不上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是同样,我的大部分观众也只是普通人,所以我的看法或许多少能够代表一般的俄罗斯民众对中国“两会”的态度。严肃地说,我感觉今年的“两会”十分重要。众所周之,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个比较独特的发展道路。基于中国的地理、人口和历史原因,国家和人民所面临的挑战也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比如说,人口的城市化、流动人口的增长、贫富差别的扩大等问题,都要求很有效的解决方法。因此,我们的采访内容也会集中在这方面。比如城乡一体化、“家电下乡”、“蓝天项目”、农民工的就医和社会保险等都是我们报道的题材。

  总之,作为一位生活在北京的外国人,我希望大家都能够平稳地渡过经济危机,老百姓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当然,这里还要再次提一下四川震后的灾民们,希望他们能得到国家更多更好的照顾。

  最后,我要说的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情况比以往更加严重,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变得更加迫切,我衷心地希望“两会”上的各位代表和委员能够付出更多的智慧和耐心。

【编辑:吴歆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