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别让“但是”之后的“问题”成了遮羞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青报:别让“但是”之后的“问题”成了遮羞布
2009年03月17日 11:3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3月16日,媒体披露了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出炉过程。从起草到修改,从审议到通过,这份政府工作报告的诞生涌动着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力量。媒体在转载这一新闻时无一例外把“总理亲笔修改,要多谈问题少谈成绩”作为了最重要的新闻点。

  据《人民日报》报道,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过程中,从指导思想到重点内容,从框架结构到表述方式,温总理表达了自己深入独到的思考:“2008年政府工作成绩可以写得比往年少一些。要着重讲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讲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讲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具体的方向、目标、方法和措施。”

  成绩和问题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让人民群众了解全局,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只谈成绩不谈问题。用民间百姓最通俗的理解,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出现了问题不敢面对不能正视。政府工作报告中透露出的“多谈些问题少谈些成绩”的指导思想,无疑将矫正各级官员“唯政绩论”的施政价值观。

  问题与成绩该怎么谈?两会期间,清华大学教授李楯撰文指出,“我们从一个极为特殊的时代——计划经济体制的时代——走出来不久,仍处于转型之中。那个时代留给我们的遗产,包括在那个时代形成的已成定式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仍在影响着我们。我们习惯了讲话时要先讲成绩,这是不变的‘大头’,中间用‘但是’轻轻一转,然后再讲点问题,像是点缀。”

  李楯教授指出了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比如两会谈及人们意见极大的医疗卫生、教育,代表委员们常常习惯于照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2008年是党和国家工作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教育工作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和师生员工振奋精神,齐心协力,锐意进取,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新的成绩”,在这样的成绩之下才有了“但是”之后的“问题”。

  按照通常的语法结构来理解,“但是”之后“问题”的分量,应该超越“但是”之前的“成绩”才对,毕竟“但是”应该向更严重的程度转折而不是为了补充或者点缀。可惜,在一些政府官员的“官场文本”里,“但是”这个词不是用来转折的,而是用来“填空”或者“点缀”,只是为了表明成绩之下还有问题,至于问题的严重性,在政府官员的表达方式和官场文本里,它通常远远低于成绩的优异性。事实上,不仅仅是政府官员习惯如此,具体到你我这些普通百姓身上,在有单位领导参加的会议中,扪心自问,我们是否自觉摒弃了这种先谈成绩然后“但是”问题的表达习惯?

  这就很值得回味了——为什么我们惯于颠覆传统的语法结构,把“但是”这个转折连词仅仅用于点缀?是我们习惯了“媚上”,还是我们的上级习惯了“听好话而不听问题”?如果说政府官员的“官场文本”受困于制度性因素的钳制,那你我这些普通人,是不是受困于落后的文化力量的钳制?是否我们的公民意识还有待切实加强?

  谈问题还是谈成绩,问题和成绩又该怎么谈,政府工作报告的出炉过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本,对政府官员而言它彰显了一个好的政治惯例,对普通民众而言,它同样引领我们反思自己“谈问题和谈成绩”中的表达习惯。(西铁城)

【编辑:吴歆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