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北川地震博物馆建馆只需1.35亿(图)(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专家称北川地震博物馆建馆只需1.35亿(图)(2)
2009年03月31日 11:11 来源:新华网重庆频道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3亿元都花在哪里了?

  “知道了《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的具体方案,你就会更加明确23亿元是怎么花费的。”吴长福说道。

  《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策划与整体方案设计》中“投资估算”一栏中写有:对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项目的投资估算范围主要包括任家坪和县城遗址及周边水文、地质灾害治理直接相关的区域(未包括唐家山堰塞湖区域的综合治理工程)。投资总额由三部分组成:建设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和预备费。总造价约为23.45亿元。其中建设工程费20.30亿元,包括灾害治理5.92亿元、道路工程2.79亿元、市政景观2.24亿元、救援应急设施0.65亿元、建筑工程5.95亿元、展示工程2.49亿元;其他费用及预备费用约3.15亿元。

  该《方案设计》中还标明,投资估算包括在正常的设计、施工范围内为完成该项目所需投入的建设费用,但不包括土地开发成本、建造期融资贷款利息、红线外市政配套接驳费用及各种补贴、增容费等。

  吴长福手指“(五)建筑工程”一栏中的“博物馆及集中服务用房”,该栏目显示,博物馆及集中用房建筑面积共45000平方米,每平方米造价为3000元,“造价一共为一亿三千五百万元。”

  依据23.45亿元的项目投资估算,博物馆及集中用房的建筑费用,其实只占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总造价的1/18。吴长福说,“每平方米3000元的建筑造价,不算高,只能算是中等。这里,我们还充分考虑到了该建筑的抗震因素。”

  地震遗址博物馆内,其他方面建设为什么需要花费22亿元呢?

  吴长福说为了“遗址保护”,这些钱是必须要花的,他举例说,“道路工程”项目投资估算高达2.79亿元,“但这笔钱是必须要花的”。早报记者在设计方案上发现,道路工程有普通道路、特殊(地下)道路、隧道工程、涵洞工程。

  《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策划与整体方案设计》写有:震前北川县城是县域交通枢纽,省道105和省道302在县城呈“T字型”交汇,其中省道105既是北川县最主要的过境交通,也是穿越县城的南北向主干道。震后这两条道路均中断,省道302完全损毁,省道105已列入四川省公路交通灾后重建规划。作为此次概念规划的一个基本认同点,无论从对逝者的尊重还是对遗址的整体保护角度,新的过境交通都不应穿越县城,并建议将原震毁的夏禹大桥作为遗迹保留。

  对此,专家组选择了一种建设隧道的方案:由任家坪北段通过隧道连接原县城西侧,与重建的省道302在龙尾山西侧相连,形成紧邻县城西侧交通绕行方案,隧道长度1400米。

  “此前,我们提交的一个方案中,项目投资估算为15亿元,但北川方面看过后希望地震遗址的保护进一步扩大范围,并将展示的费用也算进此次投资估算中。”吴长福说,后来专家组修改了方案,在今年2月份提交给了当地政府。

  此外,早报记者从国家地震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了解到,该项目由四川省政府牵头进行,在审批程序上一般都会报到发改委;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办公室表示,该项目应该由国务院审批,即使项目报到发改委,发改委也会上报国务院,不过尚不清楚该方案是否已上报发改委。

  焦点1:不是“形象工程”反对铺张浪费也绝不草率

  吴长福:不。项目投资估算23亿元的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绝对不是“形象工程”。首先,这个《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策划与整体方案设计》是同济大学16个专业的几十名专家持续数月实地调查的结果。这个结果来之不易,是我们的专家背着图板,带着面包与水,徒步走入北川地震灾区,上午9点出发,下午5点才结束工作的工作方式换来的结果。

  在实地调查中,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务实的态度,进行调查与规划。在此过程中,我们没有考虑费用的问题,更不会考虑尽量选取好的建材或者其他方式的铺张浪费性的思考。

  建设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大笔资金投入是肯定的,没有资金的投入,所谓的遗址博物馆就成了无米之炊。我们反对铺张浪费,但也不草率,为什么要建设地震遗址博物馆?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从中体现出对死者的尊重,人文精神,而这些,有时不是具体的资金数字能表达出来的。而我们既然做了,就要尽最大的努力把其真正的价值体现出来。

【编辑:吴歆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