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义粥收摊”暴露民间慈善的羸弱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羊城晚报:“义粥收摊”暴露民间慈善的羸弱
2009年04月08日 15:01 来源:羊城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4月4日,是温州老板林如新施粥的最后一天。从今年大年初五开始,在义乌打拼多年的林如新开办的施粥摊已经坚持了65天,“每天要分掉1000碗粥,2000个馒头。”“一开始最要命的是资金、人手问题。现在天气越来越热,卫生条件实在是难以保障。”谈起收摊的原因,林如新很是无奈。(4月7日《东方早报》)

  对于林如新施粥,监管部门指出“一是施粥人员没有健康证;二是如何保证碗筷的消毒”,这很现实;林如新“1000多号人万一出点什么事,我们的责任很大”的担心,也很必要。比如,创办一个“保姆学校”、旨在为穷人办事的茅于轼,就因为一个服务人员在服务雇主时不慎让孩子摔伤身亡,为此茅老作为被告被罚53万元。对此,茅老表示“我很无奈”。所以,林如新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

  其实,无论是林如新因为公司事务太忙而无法坚持每日施粥,还是担心1000多号领粥人出什么事,这都说明,公民亲力亲为的个人慈善成本过高,也注定不能长期坚持。试想,如果林如新将施粥交给专业的慈善机构,那么,就不存在施粥太累的问题,也不会因为卫生条件而担心存在风险。

  但很遗憾,我们的慈善机构还很羸弱。很多发达国家的慈善机构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家,而中国目前的慈善公益机构才100多家,而且绝大多数属于“官办”的。像施粥这样的慈善行为,那些“官办”的慈善机构无暇顾及,甚至不屑去做。这样,林如新由于成本过高而不得不停止的施粥行为,就没有专业的慈善机构接力。

  对于林如新的施粥困局,有人提出让政府接力。我不支持。慈善原本就是民间行为,政府就是接力,也不应该跑到前面,而是应该通过指导或资金支持的方式从政府该“发力”的渠道接力。相反,如果政府直接接力,那么慈善就失去了民间属性,而在政府主导下,慈善就可能适得其反。 (王 攀)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