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靖村民因土楼分红被缉捕 世遗成"祸根"?(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福建南靖村民因土楼分红被缉捕 世遗成"祸根"?(2)
2009年04月14日 10: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个人利益要向申遗让道”

  2004年春节,到外地打工的年轻人们回乡过年。正月初一,一大早,大伙约着去村里几个长老家拜年。67岁的黄活军家是必须走访的。那天有小辈提议说,老人家们忙了一辈子,现在也清闲了,村里应该组织一个老年协会,多带老人们活动活动。在村里的老人中,黄活军的年纪最轻,大伙动员他出来带个头出个力。

  黄活军应承下来,和大家商量:“农村人两手空空,老年协会要办起来,不但要有经费,还要有场地,我们上哪弄钱去?”大伙七嘴八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把生计饭碗全砸了,还不是因为这几座土楼能赚钱,现在也没见得来钱。

  那一年,镇政府土楼分红,村民每人一年只分到九块钱。这让土楼人很受刺激:“土楼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我们应该享有收益权。”

  黄活军最终决定带着老人家们到村口收票。正月初二,黄活军带着六七个老人去收票。每人一本笔记本,手写票据撕给游客,收到的钱数在本本上登记下来。原本在村口收票的镇里工作人员和村里人相熟,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人家到村口收票,年轻的工作人员也只能退让一旁。

  一连几天,老人家们越干越起劲,没有停止的意思。工作人员只能上报到镇政府,也有游客反映票收得不正规。正月初五,当时的副镇长从十多公里外的书洋镇赶到田螺坑,一看,村里辈分最大的几个老人家们都在村口,赶忙拉住黄活军好言相劝:“最好不要这样,要相信政府。”

  老人家们没有停止收票行动。60公里外的南靖县旅游局也没法,只能用公开招标的方式出让土楼群的旅游区门票经营权。

  2004年2月27日,中标的是田螺坑的老村书记黄志华,承包期限两年。黄志华必须在签合同的当天下午5点前交清19.8万元的承包金,除此之外,还有两千元的押金。黄志华用20万元承包下门票权。这两年间,村民每人每年的分红提高到60元。村民们坦然的坦然,眼红的眼红,还算相安无事。

  2006年2月,黄志华的承包到期,南靖县旅游局一心筹备土楼申遗,没有再把土楼门票经营权继续招标的意思。

  2月15日,黄志华带头拟了一份“问题反映与要求”递交给书洋镇政府,其中第一点是明确“产权问题:田螺坑土楼群属田螺坑村民先辈的遗产,财产权应归村民所有。”第二点提出“分配问题:旅游局应向田螺坑村民承包,从2006年起承包金最低10万元,每年增加20%以上,承包款一次性交给田螺坑村。”

  这份村民集体签字的“问题书”没有得到认可,县里镇里把形势讲给土楼人听,“一切以大局为重,个人利益要向申遗让道”。

  这后来成为南靖县人民检察院起诉黄志华的理由,“县旅游局充分考虑田螺坑村民的经济利益,将门票收入的20%返还给村民作为福利收入。2004年初,被告人黄志华不满政府的上述安排,唆使农民给政府施压,并整理出一份有关分红、修路、路灯等要求的意见书交给村民签字后上交旅游局等”。

  这个20%的门票收入补偿,是南靖县政府挨个旅游景点打电话问来的结果。土楼管委会主任吴泓璋了解到,20%已经是最高的。“我们给九寨沟还有很多景区都打电话沟通过,他们给村民的安置补偿的门票补偿就7个点,甚至只有1个点,我们当初这么定也是希望村民能够收益更多一些。”

  3月1日,黄志华为首和书洋镇土楼管理处签署土楼群经营权转让协议书,转让土楼资源、道路、公共设施和其他无形资源,规定土楼管理处每月付给土楼群业主3300元。合同一签就是两年,从这一年开始,村民每人每年拿到分红50元。

  相比之下,南靖的土楼申报“世遗”投入资金超过4亿元。其中3亿翻新南靖山梅公路,南靖县城通往各个镇的交通干道。另外一亿元用于环境整治,共拆迁不协调建筑物2.88万平方米;改造不协调建筑物5.68万平方米等等。2008年南靖县土楼景区共接待游客109.8万人次,游客翻倍,突破百万。旅游收入34107.8万元,翻了三倍。

  2008年3月,土楼人和土楼管委会的协议书到期。田螺坑的老人们商量,应趁着签新协议要求提高土楼的分红,于是带头向土楼管委会提出要求,得到的答复是,“世遗”申请成功后再解决问题。

  土楼管委会主任吴泓璋觉得可笑:“门票收益怎么能成为村民的主要收益?投入建设都是政府投入的,村民没有投入什么钱,得到这么好的环境,应该努力发展副业赚收益,怎么能盯着门票钱。”

  但田螺坑的村民认准了这部分钱。4月,田螺坑村民全村人集中在步云楼——他们称为“四方大厅”,开大会商议土楼分红。田螺坑18代到24代祖孙都来齐了。大家举手表决,选出村里5个代表,第18代老人——85岁的黄活维,77岁的黄逢愿,另外两位70岁以上的老人黄板台、黄承昌,年纪最小的是67岁的黄活军。

  5位老人在中厅主持会议,要求当天就拿出申遗成功后和镇政府的谈判条件,确定土楼分红的价位。大部分村民的心理价位是政府土楼门票的40%给村民,为了留有砍价余地,大家合议,按照70%的比例出价。

  最终确定了谈判6个条件:1.土楼是土楼人祖先留下来的,要70%的分红;2.厕所太远,不方便,要多建两个;3.学校让出一个教室做老人活动中心;4.牲口不能养,这一块要给补贴。5.房子不够住,要安排地方让村民建房,或建好后,村民去买;6.土楼是村里老人们建的,他们要得到低保补助。

  在这份会议记录上,各家各户的户主签名同意。会议记录放在黄活军家的菜橱中。4月底,5个老人拿着这份记录和镇政府“谈判”。得到的承诺还是申遗成功后解决。

  7月7日,田螺坑村民等了10年的“世遗”申报终究成功。田螺坑的村民们放下兴奋,又电话反映,得到答复是半个月后解决。

【编辑:吴歆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