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舆论监督无须“特约”——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钱江晚报:舆论监督无须“特约”
2009年04月15日 09:42 来源:钱江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特约新闻观察员”制度,像变戏法一样,把舆论监督权从“全民所有”变成了“单位所有”,法院颁发的“新闻监督护照”比国家发的记者证还要牛,硬生生在法院系统里划出一块舆论监督“特区”来。

  两个记者同时到法院采访,其中一个拿出法院颁发的“新闻监督护照”一扬,进去了,边上那个没有“护照”的记者是个什么滋味?这是即将在云南法院系统出现的情景。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日前聘请了14位记者作为“特约新闻观察员”,云南高院院长许前飞还为他们签发了“新闻监督护照”。今后,这14名特约新闻观察员在全省法院系统采访时,将享有更大的便利,被采访法院也将给予更多支持、协调、配合。

  本来,舆论监督权,是人民赋予新闻单位的,国家颁发的“记者证”就是舆论监督权的象征。但是,“特约新闻观察员”制度,像变戏法一样,把舆论监督权从“全民所有”变成了“单位所有”,法院颁发的“新闻监督护照”比国家发的记者证还要牛,生生在法院系统里划出一块舆论监督“特区”来。

  同是记者,舆论监督权有大有小,无形之中,对司法的舆论监督权有了某种“特权”的意味。享有“特权”的记者,受了法院的特殊待遇,会不会产生“投桃报李”的想法呢?该报的新闻会不会不报了呢?这是有利于舆论监督呢还是减弱监督?“新闻监督护照”一搞,对“公众知情权”的压制就被公开化、制度化,正当化了;比起某一个侵犯公众真情权的具体行为来,这样做的危害要大得多。

  不知道法院有没有这个意识——法院也是舆论监督的对象。新闻单位不单对法院在审的“案子”有兴趣,也对如何审案子有兴趣,说白了就是对案子审得是否公正有“兴趣”。不容讳言的是,在诸多腐败中,司法腐败对社会的危害是最严重的,其中比较普遍的是对犯罪官员的重罪轻判,严重地伤害了司法的公信力。以至于有关方面正在考虑修改相关司法解释。在这种现状下,“特约新闻观察员”制度就有可能被一些徇私枉法的司法工作者所利用,成为他们手中躲避或操控舆论监督的工具。(戎国强)

【编辑:朱鹏英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