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报:“老人恶意入狱”折射养老制度尴尬——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今晚报:“老人恶意入狱”折射养老制度尴尬
2009年04月24日 16:40 来源:今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这是一件闻所未闻的怪事。去年末,年已69岁的湖南农民付达信,以“故意抢劫”而被捕入狱的极端方式,解决了“两年没吃过肉”的生活困难,也暂时解决了年老无人供养的问题。据报道说,付老汉在北京站“抢劫”后不跑不逃,等候警察来抓;法庭审问时他十分配合,一再诚恳地请求法官“再好好审审”,要求重判自己,希望最好能在监狱中度过余生。尽管这仅仅是特殊的“个案”而并非普遍现象,但读者却不难体味到其中的无奈和辛酸,也提醒人们认真思考怎样消除当前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尴尬与死角。

  从古到今,中国人一直是推崇“养儿防老”观念的。从人伦道德角度讲,人应该重亲情,“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但是,从健全社会福利制度的角度讲,“养儿防老”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因为这种典型的私力救济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且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以付老汉为例,他是个没有儿子的孤老人,没办法走“养儿防老”的路。那些希望儿子养老的人,靠的是道德伦理维系,同时也受制于儿子的经济状况、道德良知等诸多因素,有心无力、有力无心的情况在现实中都有发生,因此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矛盾与纠纷,同样出现了种种尴尬、无奈与矛盾。

  社会安定,医疗卫生条件越来越好,人平均的寿命在延长,很好。但是,长寿也会带来新的问题,即养老的压力。实行计划生育,两个独生子女结婚,要供养两家的老人,也是当今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年轻人在为生计奔波,越来越多的“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很难得到子女们切实的照料,是难解的后顾之忧。

  “老有所养”对一个步入老龄化的社会,单靠传统意义的道德救助很难解决全部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竭尽了全力,但效果依旧不明显。一些地方政府肯花钱抓大项目、大工程,为自己树形象、造政绩,却对养老院这样的民心工程毫不上心。一些地方即使建了养老院、敬老院,但缺乏普惠性,成了有钱人生活的地方,能进的不是孩子有钱,就是自己有钱,否则很难跨过这个门槛。付达信事件说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仍存在一些覆盖不到的空白点,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人老了怎么办?无儿无女怎么办?当然应该用社会保障制度这张安全的网来保护他们。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是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民生的重要目标。如果社会保障这张“安全网”弱不禁风,不能惠及更广泛的弱势群体,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也许会演变成“牢有所医”、“牢有所养”,就像付达信事例。

  刘绍楹

【编辑:朱鹏英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