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日报:用好挂职干部应完善制度设计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检察日报:用好挂职干部应完善制度设计
2009年04月27日 09:57 来源:检察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相关新闻陕西神木41名挂职干部赋闲在家领饷被取消资格

  近日,陕西省神木县取消了67名干部2009年度挂职资格。据神木县挂职办调查,这些干部自挂职后,有的兼职取酬为个人谋私利,有的赋闲在家照样拿薪酬,违背了实施干部挂职、推动全民创业的初衷,也引发了一些社会负效应(4月26日《新京报》)。

  中央到地方挂职,地方到中央挂职,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干部挂职,在不改变现行人事行政关系的前提下,在促进机关精简机构、交流人员、培养锻炼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但是,看了陕西神木县挂职干部事件,又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干部挂职的是非与利弊。神木县取消这67名只拿薪酬、不办实事干部的挂职资格,为纳税人挽回经济损失,无疑是必要的。但是,对吃空饷的挂职干部不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仅仅取消挂职资格,这样的处理明显偏轻,难以起到警示作用。

  进一步说,挂职干部名不副实的问题并非神木一地独有。由于干部挂职制度建设没有同步跟进,念歪挂职干部“好经”的地方并不是个别。因此,完善干部挂职制度,规范挂职干部管理显得十分必要。

  首先,挂职干部派出单位与接收单位之间衔接管理存在制度空当。对于派出单位而言,人已经不在原单位,对挂职干部的管理难免粗疏。对挂职干部的考核评价除了依据其本人自我鉴定以外,往往只能根据挂职接收单位提供的评价来认定。对接收单位而言,由于考虑到干部挂职时间不长,一般也不愿给他们分配具体的工作。只要挂职干部不给单位添乱,接收单位对挂职干部的评价意见也不会差到哪里。

  除了挂职干部不作为以外,挂职干部乱作为的事情也不在少数。某些中央、省市干部到基层或者企业挂职,基层官员挂职中央与省市,基本上就是招商引资、要资金要政策的代名词。他们除了给地方与企业带来先进工作思路、管理经验以外,更重要的工作就是争取政策、资金与项目。还有个别的挂职干部滋生了权力寻租与腐败行为。国家行政学院龚维斌教授曾直言:“一些挂职干部徒有挂职的空名,成了拉关系、跑项目的联络员。”个别地方干部挂职中央部委更是成了“跑部钱进”,意在与中央部委攀关系的公关策略。这不仅歪曲了干部挂职的本意,还造成了新的社会不公与权力腐败。

  因此,透过神木挂职干部赋闲吃空饷的案例,检视干部挂职制度的缺陷十分必要。一方面,要完善挂职干部制度设计,落实挂职干部管理的衔接问题。把干部挂职管理从文件上升到法规制度的层面,避免出现对挂职干部管理粗放、考核不严,挂职干部徒有虚名,赋闲在家吃空饷的情况;另一方面,干部挂职制度的意义也值得重新审视。干部挂职到底是为了培养锻炼干部的能力,促进人员交流,交换思想、理念;还是为了镀金增加资历、分流富余人员,争夺资金、项目、政策?亟待从制度与思想两个层面正本清源。(叶祝颐)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