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挂职锻炼不应成挂职赋闲——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长沙晚报:挂职锻炼不应成挂职赋闲
2009年04月27日 14:47 来源:长沙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日,陕西省神木县取消了67名干部2009年度挂职资格。据神木县挂职办调查,这些干部自挂职后,有的兼职取酬为个人谋私利,有的赋闲在家照样拿薪酬,违背了实施干部挂职、推动全民创业的初衷,也引发了一些社会负效应。(4月26日《新京报》)

  干部挂职是国家培养干部的一种方式,无论是到上级部门挂职还是到基层挂职,都是为了让干部积累经验,尽快成熟。有些地方推行干部挂职,还有充实基层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意图在里面,可视为用人制度的一种创新模式。但无论是培养干部,还是推动基层工作,推动经济发展,都应当让挂职干部踏踏实实工作,依法履职,而不能像神木县的这些挂职干部,变挂职锻炼为“挂职赋闲”,甚至变挂职为兼职,这些现象说明,对挂职工部的管理存在着严重的漏洞。

  干部挂职出现问题是早就存在的官场现象,其中最普遍的就是成为“三不管”干部,即派出单位不想管,接收单位不敢管,上级组织部门“鞭长莫及”想管没法管。更有一种反常的现象是,挂职干部在许多地方都被接收单位委以到上级单位和部门跑项目、要资金等公干,成为接收地的公关者,这样一来,其履职情况如何,平时的行踪更加没法知晓。许多人借此“赋闲”,亦难以被觉察。

  而神木县让一些干部挂职,其实是到一些企业去帮助创业开拓市场。这种做法本就有不合适之处,有违政企分开的原则。公职人员到企业挂职,肯定会利用公务员这一身份来为企业争取市场和其他资源,也许其对企业帮助越大,对社会上其他企业来讲,则越不公平。因为挂职者对企业起作用,其实是利用公权力的影响为企业服务,与以权谋私没什么两样,只是其所谋之“私”不是为个人,而是为一家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公务人员借此兼职谋利,则顺理成章,甚至挂职本身就是兼务行为,是政府政策“引导”的结果。而挂职干部借机待在家里,挂职单位也肯定不敢得罪挂职干部,毕竟这些人迟早要离开企业,回到机关,企业想和挂职者搞好关系还来不及呢,哪里敢管他们呢?

  要杜绝干部挂职制度存在的漏洞,首先要从性质上弄清干部挂职的目的。如果选派干部到企业挂职,这本来就不合适,应该叫停。其次,选派干部挂职,要与培养目标联系起来。粗放地选一些人下去,不仅不利于干部培养,还会造成下级单位工作的混乱。许多机关原本就人浮于事,如果上级单位还选大量干部到基层,必然使基层更加人浮于事。因此,挂职干部的队伍必须精简。

  挂职在国外也有,但不像我国那么普遍。据专家介绍,有些国家的挂职,主要是与公务员培训机构联合开展,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考核方法,并有专门的指导教师,挂职培训的成绩与挂职后的使用明确挂钩。其中一些先进的干部培养办法,值得我国各级相关部门借鉴。

  作者:方小川

【编辑:朱鹏英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