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河南新郑市改名轩辕引争议 (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专家建议河南新郑市改名轩辕引争议 (2)
2009年04月28日 10:06 来源:郑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网友“逛光”则质疑:“城市发展和名字有关吗?”一些新郑人认为,“改不改名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把心思用到经济建设上去”。

  很多人为新郑更名的建议叫好。“有人把新郑是古代郑国的都城作为反对改名的理由,对此我极不同意,试想古代郑国有汉朝、唐朝、宋朝、清朝等知名度高吗?郑国的知名度甚至与秦国也不能相提并论。”网友“舞文弄笔”认为:新郑改名后肯定会带来更多好处,如提升知名度等,进而发动人们拜祖、带动经济发展。

  网友“华夏之根有熊”认为:名字对一个地区影响相当大,刚开始可能不太习惯,习惯了就行了,如‘密县’刚改为‘新密’时都不习惯,久了也就习惯了,改名的轰动效应以及长远的收益可以远远补充成本!

  记者在新郑街头作了随机采访,不但赞成改名者有之,反对者有之,有意思的是,与前两种观点截然不同,一些人既不赞成,也不反对,一些新郑市民建议:“改名也行,不改也行,但是要想好了再改!”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新郑”这个名字不改,在郑州和新郑之间设一个“轩辕区”,可以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学者:改名利大于弊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区别陕西的郑县,将韩国的郑县改名为新郑县。

  “地名是历史文化的产物”,新郑名人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原新郑市党史办公室主任郑中智认为,从战国时期至今,“新郑”这个名字已经沿用了2000多年,新郑已成为千年古县,如果改名,肯定会造成不便,在外地的新郑人或祖籍在新郑的人士在情感上也会不习惯。

  “事物都有两面性,改名的好处也非常多”,郑中智先生深有体会地说,“新郑”这个名字显然没有“轩辕”的知名度高,他们到了外地,提起新郑有些人并不知道,而说到他们来自轩辕黄帝故里,海内外华人都耳熟能详,对他们也格外热情。今年3月,郑中智等人到深圳出席郑氏文化研究会,带去了200多册轩辕黄帝故里的宣传材料散发,在一个有着2000多人的大厅里,一个角落的人就“抢”光了这些材料,使人强烈地感受到轩辕黄帝的巨大影响。“事情总是在变化中前进的,从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看,从长远考虑,我认为改名利大于弊,有利于新郑的发展”。

  被誉为“赵黄帝”的当地著名文史学者赵国鼎,更是力主新郑改名“轩辕”。

  赵国鼎像“苦行僧”般研究黄帝文化30多年,他推算出按照黄帝甲子纪年,肇始于轩辕黄帝建都有熊的中华民族文明史在2009年达到了5006年,厘清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时间轨迹。这一学术成果得到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的专家认同,被载入《中国当代发明家大辞典》。

  “炎黄二帝是海内外华人公认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许多中国人尽管身在异乡,但都认同‘炎黄子孙’这个概念,心里念念不忘拜祖、寻根。”77岁的赵国鼎老先生已经两鬓斑白,向记者说起轩辕黄帝来却思路清晰,滔滔不绝:经考证,新郑是轩辕黄帝的诞生、创业地,《山海经》、《水经注》、《国语》、《左传》等大量古籍都记载,黄帝生于轩辕之丘,轩辕都曰有熊,有熊,今河南新郑。

  “考证字以字典为准,考证事以辞典为准。这些记载不是一般的传说,而是逻辑的、科学的、可信的”,赵国鼎先生认为,轩辕黄帝具有无与伦比的民族凝聚力,地名应体现本地的历史积淀、地域优势和文化底蕴,显而易见,“轩辕”这个名字十分大气,文化底蕴极其深厚,显示了新郑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特色。

  前景:近期改名可能性不大

  地名是一个城市的“活招牌”,名字的好坏影响城市的知名度,而提升城市知名度最直接、最快捷的方法,就是为城市更名。

  近年来,安徽的屯溪市更名为黄山市,福建的崇安县更名为武夷山市,四川灌县更名为都江堰市,海南通什更名为五指山市,四川南坪更名为九寨沟县,甘肃省也先后启用了凉州、甘州、肃州等古地名……

  国内一度出现了“城市更名热”,最多时,全国一年中有两万多个地名发生变动。

  在“城市更名热”形成一股风的现实语境下,更名的想法很容易被指责为“跟风”之举,很难说会不会带来负面效应。因此,谈及对新郑改名“轩辕”这一建议的看法,新郑市的官员都是相当谨慎,几乎不约而同地保持低调,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新郑市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员表示,不可否认,新郑改名“轩辕” 的建议是个好点子,一些领导也十分感兴趣,但在当地政府内部意见却不统一,有人认为改名的成本过高、具有负面影响、对改名能否促进经济发展存在争论等,现在实施改名的可操作性不大。

  众所周知,黄帝传说在很多地方都发生过,黄帝故里在哪里?陕西黄陵、河南的新郑和灵宝、山东曲阜等地均有不同的说法。不可回避的是,虽然“黄帝故里在新郑”之说证据确凿,得到的认同最广泛,但由于存在争议,新郑的一些学术界人士对新郑改名“轩辕”的建议持审慎的态度,认为眼下时机并不成熟。

  对于群众提出的新郑改名“轩辕”的建议,作为政府主管部门,新郑市民政局十分重视,经过认真研究,该局在新郑市政府网站上作出公开回应,表示目前不适宜改名。

  新郑市民政局认为:“新郑”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在国内外有相当高的知名度。“新郑”作为地名,实际上已形成了特定的域名文化,更名要付出巨大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这个损失是无法估量的。现在更改“新郑”这个名字不太合适,因为叫什么名字,对地方的发展起不了多大的决定作用,最终还是要靠人们共同努力去发展。

  记者从省民政厅了解到,一个县级行政区域的地名变动,只有国务院才有权力审批,政府主管部门对此十分慎重,审查程序非常严格。如果新郑市欲改名,需要经过专家学者论证,进行社会调查,达成共识,然后当地政府以正式文件形式逐级上报到国家民政部,经请示国务院批准,才能实现改名。

  显然,新郑改名“轩辕”目前只是处于设想阶段,改名能否实现?这个问题只有留给时间去作答。(本报记者 余英茂)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