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震孤儿姐妹不离不弃 渴望有稳定的家(图)(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四川地震孤儿姐妹不离不弃 渴望有稳定的家(图)(2)
2009年04月30日 10:32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矛盾:要不要被收养

  当廖亿萍的情绪渐渐平复后,大姑妈开始忙碌了,她想给姐妹俩找“父母”。

  廖慧娟觉得,她自己无法给予她们完整的爱,而这种爱足以影响孩子的成长。

  “我小的时候妈妈就离婚了,当时我自卑得不行,在大街上走路都不敢抬头,后来我离婚,带着女儿过到现在,而经历过父母离异、死亡的萍萍跟着我过,我给不了她完整的父母之爱,家里连个男人都没有。”廖慧娟想给小姐妹找一个“完整、健康、阳光”的家庭。

  其实,地震之后,许多人曾主动找廖慧娟联系收养的事情,但大多对妹妹感兴趣,认为姐姐年龄大了,“很难适应新的家庭”。

  一对成都夫妻想领养廖俞涵,但小姑娘坚决不同意离开姐姐,说必须姐妹俩在一起,那对夫妻最后只好作罢。

  对于领养的事情,姐妹俩有着不同的想法。

  “大姑妈现在没工作,没收入,一个女人要照顾我们三个女孩,太累了,我不想做她的负担,拖累她的生活”,廖亿萍虽然舍不得离开大姑妈,但她又希望大姑妈能尽快找一个男朋友,重组家庭,“这样她会轻松很多”。

  妹妹则认定大姑妈肯定不会“抛弃”她,“大姑妈不会让人领养我的,她同意,奶奶也不会同意,奶奶同意了我外婆也不同意,所有人都同意,我自己也不愿意”。

  大姑妈带着廖俞涵去见过很多想领养她的人,都因为她要和姐姐在一起,领养没有成功。

  最后,定居香港的三姑妈提出收养姐妹俩。这次,姐妹俩都同意了。

  梦想:为俄总统独唱

  廖亿萍期待香港的未来生活,因为这和她的梦想有关。

  “香港那里有那么多明星,那么多机会,成功的几率比都江堰高多了”,做一名歌手是她的愿望。

  同学告诉她,到香港去发展的人,压力会很大,但她觉得,“这可能是我做歌手的很好机会,值得冒险”。

  去年7月,受俄罗斯总统梅徳韦杰夫邀请,廖亿萍姐妹与其他数百名四川灾区儿童远赴俄罗斯,参加为期两周的疗养。

  回国前,孤儿们受总统之邀在克里姆林宫参加晚宴,为总统表演歌舞时,大家合唱了《北京欢迎你》,廖亿萍是领唱。

  “我喜欢唱歌”,廖亿萍认为那次领唱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梦想,“我希望有一天能单独为梅徳韦杰夫唱歌”。

  但奶奶和大姑妈并不认可她的梦想,唱歌的人那么多,出名的就那么几个,路太难,还是现实点,好好学习考个大学,做名律师多好啊。

  廖亿萍卧室的书柜上堆满了书籍,其中不乏《教育心理学》、《智商的启蒙》等“大部头”。“每次开家长会,只要老师说什么书有益于学习,我就给她买来”,大姑妈对廖亿萍有着很高的期待。

  廖亿萍知道,地震后,大姑妈带着家人四处找帐篷、建板房、搬家具,去政府为她们姐妹跑各种收养的手续。所以,她想像大姑妈那样做个“坚强的人”,好好照顾妹妹,为家人着想,“只要家人幸福,我愿意为他们改变我的理想”。

  未来:与妹妹不离不弃

  廖慧娟一直奔波,在为廖亿萍姐妹办理收养手续。

  手续的繁琐超出了她的想像,孩子的出生证明,父母的结婚证,死亡证明,曾经的离婚证,跑了大大小小几十个部门近百次。

  今年1月,收养证终于从成都市民政局办了下来,但在廖慧娟为姐妹俩办理香港出入境申请时,遭到了成都市出入境管理处的拒绝,理由是“这是成都第一例境外人士领养地震孤儿,需要上报省里、中央”。

  3个月过去了,廖慧娟去催了十多次,但均被告知“批复还没下来”,要等。

  眼看着快放假了,必须为姐妹俩下学期的学习生活做好打算,香港的收养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办下来,廖慧娟日渐焦灼。

  廖亿萍也觉得不踏实,“如果确定去不了香港,我也会安心地生活学习,但还是希望能尽快确定,不然每天都对将来的事没底”。

  她还一直记得一个关于她继母的传闻:地震时,继母被一块石头压在腿上,她呼喊救命,但没人敢进入危房搭救她。

  她说,关键时刻人只能相信自己。

  清明节,廖亿萍在父亲的墓前发誓,“与妹妹相依为命,不离不弃,将她照顾成人”。

  4月18日,她在日记本上写下:请让爱停止迁徙!

  (更多《重生》专题报道见新京报网和新浪网)

  青城后山距成都市70公里,以幽林、秀水、怪石、雄山为特色。5·12地震中,青城后山部分地方的山体滑坡十分严重,景区内的游道桥、亭、路都不同程度受损。据了解,经过重建,今年年底青城后山景区将有望向游客开放,在灾后重建中还将保留一些地震遗址作为新景点。

  - 穿越震区

  50岁开始二次创业

  时间:3月29日

  地点:都江堰青城后山

  青城后山的红岩村,一场细雨突袭,灰色的断壁残垣上,隐约可见几缕青翠的春草。有着千年道家文明的青城山下,老吴自称已参透人生。

  生,死。开始,结束,再开始。14年的轮回只用了10多秒。

  细雨中,老吴伛偻着身躯,穿行在那片废墟中,不时弯腰翻捡一些有用的物什,完整的砖块、铁钉、木料。他曾经身家千万,如今却只能在建筑工地上打打杂工,以供家用。

  重建始于废墟,重建更需要直面废墟的勇气,这是老吴的观点。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地处旅游胜地,14年前,老吴开办了村里第一户农家乐,50平米的木板房,只能接纳两三名客人,自己和妻子既是老板又是伙计。

  一家接着一家,到2008年5月,红岩村几乎每一户都有一座“农家乐”,而老吴的“吴家大院”已发展到占地1000多平米的二层别墅小楼。

  就在老吴全力装修房子,准备参加全市农家乐的评“星”活动时,一场地震改变了一切。

  “吴家大院”在地震中倒塌,老吴10多年的积蓄毁于一旦,“我的房子价值一千多万”。

  如今,山水依旧,目睹了生命与财产消亡的老吴认为,只要人在,就会拥有一切。他说,有命有爱,他看得见生活的希望,重建没什么难的。

  喝茶、打牌、闲摆龙门阵,作为一个富翁所养成的休闲习惯已成为过去,现在的老吴更适应“泥水匠”的角色,“谁家盖房子、搬迁,哪里有活干,我就会主动去找,什么活都干,一天能挣好几十块呢”。

  年后,老吴四处筹借资金准备重建“吴家大院”,“没有技术,没有耕地,年龄又大,不做农家乐做什么呢”,他依然准备“靠山吃山”。

  如今,青城山下,依然随处可见山石阻路、桥梁受损、房屋坍塌、断壁残垣,不过,老吴仍然对年底“恢复生产”充满信心。

  “50岁开始二次创业,不晚。三年,我会重建一个更美的吴家大院。”

  记者 黄玉浩 都江堰报道 统筹/李素丽 宋喜燕 闾宏 制图/林军明

【编辑:朱鹏英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