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放军"跨越-2009"系列军演有三大看点——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专家:解放军"跨越-2009"系列军演有三大看点
2009年05月07日 11:43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在今年下半年集中两个月的时间,连续组织由沈阳军区、兰州军区、济南军区和广州军区四个军区和空军参加的代号为“跨越——2009”跨区实兵系列演习,这在我军历史上尚属首次。我们了解到参加这次演习四个军区将出动兵力将近五万人,各种车辆和大型武器装备六万多台,机动的总里程将达到五万多公里,这次演习还有哪些信息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呢?中国之声军事观察员梁永春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记者:以前我军曾经也组织过跨军区作战演习,去年就曾经搞过,那么为什么说这一次即将展开的跨区演习是历史上第一次呢?

  梁永春:因为这个跨区机动演习,我军前面搞过三次了,但是今年即将举行这一次,它的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确实是我军前所未有的,是首次的。我们可以简单回顾一下,2006年9月我国陆军首次组织跨区机动演习,当时是沈阳军区一个机械化步兵旅机动到内蒙古地区,和北京军区某部展开了一场对抗演习;2007年8月份,我军又组织1600多名兵力,长途机动到俄罗斯境内,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和平使命2007联合军演,这是第二次;2008年的8月,济南军区某机械化步兵旅也是长途机动三千里,和北京军区某部进行了对抗演习。

  相比之下,今年下半年要举行的这次演习,我们从新闻上看,它调集了四个师五万人,机动总里程达到五万多公里,这个规模之大、距离之远确实是以前没有的,这应该说是对我军战略机动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

  记者:那在整个演习过程当中,我们应该关注哪些地方呢?

  梁永春:我觉得至少有三个看点:第一,看我们战略投送能力。四个齐装满员的作战师要携带大批重型的装备,还要配合空军、航空兵部队等等进行这种纵横万里大规模机动,能不能顺畅进行,对我军来说是一个新课题,也是一次考验。这是第一,战略投送能力。

  第二,看战场的指挥能力。因为这些部队出动它不是去武装游行的,它的演习全过程当中,都要担负作战的任务,有很多未知的对抗科目。面对复杂情况,指挥员能不能正确决策?面对电磁干扰的环境,作战命令能不能及时下达和执行?这些既考验各级指挥员的临机应变能力,同时也考验部队信息化作战水平,所以这是第二看,战场指挥能力。

  第三,看我们后勤保障能力。这么多部队同时进行远程机动,不光要考虑人的吃住行的问题,还有车辆装备的油料、弹药、维修等等很多问题。部队离开了原来的战区,也就离开了原有的后勤保障体系,这种机动作战就要求机动保障,这对我军来说也是一个新课题、新的考验。

  记者:我们知道在部队当中有这样一句话,叫做“练为战”而不是“练为看”,那你能不能通俗易懂的告诉我们大家,这次演习要锻炼部队,哪些具体能力呢?

  梁永春: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不断提高我军战略投送能力和机动作战能力。因为在当今世界,一支军队是不是具有足够的战略威慑力,并不在于规模有多大,兵力有多少,而在于在关键时刻、关键地点能够投入多少兵力。所以美军原来有一句名言:“在24小时之内能运来一个营,比十天后运来十个师更重要。”

  现在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军队战略投送能力建设,像美国去年制订了一个全球快速打击计划,它要求在五天内能够把一个重装步兵师部署到全球任何一个地点去。相比之下,我军战略投送能力离我们需要还是不够。因为以前我军在全国部署基本特点是“分兵把口,守土有责”,对远程机动作战能力要求不高,现在随着国家发展,我们还要确保战略资源和战略通道的安全,要维护国家发展的战略利益。这就更需要加强战略投送能力和机动作战能力,比如我军派舰艇部队去索马里护航,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还有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候,我军当时在很短时间内就向灾区调集了13万兵力,初步显示我们战略投送能力。但这个和作战任务还是不一样的,因为抗震救灾它是一个非战争的军事行动,部队是没有带重装备的。

  从这几年发展来看,我们正在循序渐进提高我们战略投送能力。从2006年一个旅三四千人,到下一步我们要同时出动四个师五万人,中国军队应该说不仅能够走的动,而且要能走的快、走的远。从新闻上看,这次演习代号将是跨越2009,我觉得这个代号是意味深长的,如果演习成功这确实是我军核心军事能力一次非常重要的跨越。

  记者:好的,我们也非常感谢梁永春的介绍,通过这次演习也让我们对陆军的立体化有了更多的期待。(记者 富赜)

【编辑:朱鹏英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