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廉江政府重奖"买"监督 整治机关"闲懒散"——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广东廉江政府重奖"买"监督 整治机关"闲懒散"
2009年05月27日 09:11 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郭军全绘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背景

  日前广东廉江出台“红头文件”,政府重奖对机关作风的举报和投诉。对此,有人认为这是地方政府向行政机关“闲懒散”行为开刀出台的强力措施,值得肯定;也有人认为政府重奖“买”监督利弊难分,不宜提倡。孰是孰非,本报记者一探究竟。

  焦点

  举报者最高可获奖万元

  廉江为广东省湛江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日前当地电视台滚动播放的一则《通知》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通知》反复向群众申明,政府重奖对机关作风的举报和投诉,举报和投诉只要查实均有奖励,单个案件举报人最高可获1万元的重奖。

  廉江市纪检监察部门称,设此重奖为的是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发动鼓励群众举报机关作风,根治机关作风和干部作风“顽症”。举报内容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时间上网聊天、看电影、玩游戏、炒股(基金),或玩扑克、打麻将;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搭车收费或以收取保证金、押金等名义变相乱收费;在罚款中使用不合法票据或罚款不开票、少开票;服务态度生硬、作风粗暴、刁难设卡、权钱交易以及“吃、拿、卡、要、报”等行为。举报人可直接,也可以通过书信、电话或电子邮件形式举报。

  对群众一般性问题的举报和投诉,廉江纪检监察部门将给予举报人100—400元的奖励;涉及经济问题和重大案件奖金水涨船高,最高可奖励1万元。为便于保密和兑奖,举报人要随意自编一个六位数“兑奖密码”和一个五位数“举报代码”,举报时一并告知纪委监察部门。举报问题一经查实,纪委监察部门在核对举报人“兑奖密码”和“举报代码”无误后颁发奖金,也可应举报人要求将奖金划入其指定账户。

  调查

  会否产生“投诉专业户”

  过去在廉江,一些机关工作人员上班时“不务正业”可谓“老大难”问题。去年9月8日,就有媒体曝光过廉江一些窗口单位工作人员上班时在电脑上玩游戏、看电影。

  “上班时间上网聊天、打牌、炒股的问题总体上得到有效的遏制。”廉江纪检监察局效能监察室副主任李泳对记者说,过去一些老大难问题目前看来均有改观,政府重奖对机关作风的举报和投诉目前是有效果的。

  据廉江纪检监察部门不完全统计,新措施本月执行以来,群众对机关作风的举报明显增多。2007年全年,廉江纪检监察系统接到有关机关作风的举报10多起,但今年才5个月不到,同类举报就有23起。

  政府重奖对机关作风的举报和投诉,得到多数老百姓的认可。胡斌是廉江一民营企业人事主管,他认为政府奖励对机关作风的举报和投诉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利于群众对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提高机关办事效率。

  不过,部分机关工作人员认为,重奖投诉原本是为了监督机关作风,但就怕“监督”与经济利益挂钩后,由利益驱动产生一些“投诉专业户”,让原本正常的监督变得不正常。

  过去去机关办事有“四难”:“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在“四难”已经解决了“三难”,唯独“事难办”一难还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有些机关工作人员可以做到彬彬有礼,甚至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不给群众任何举报投诉的机会,但事情总是办不下来,且附加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下半年廉江要重点研究解决‘事难办’的问题。”李泳说。

  评点

  奖励投诉,特定时期的一个特例

  郭巍青(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教授):廉江重奖对机关作风的举报和投诉,通过经济手段激发群众的监督力量,意在提高行政办事效率,转变机关作风,且此举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这一点我们不可否认。但这只是特定时期的一个特例,从长远看来,我们还是应该以加强行政管理体制当中固有的内部监督机制为重点,而不是长期坚持重奖“买”监督。

  任何一种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都必须首先从体制内部入手,在此基础上再建设“内外结合”的综合模式,才更为有效。在拟定“重奖”政策之时,可否需要先反省一下,是什么原因促使我们到了非得“花钱买监督”的地步,到底是什么原因削弱了我们体制内固有的监督机制和监督力量?

  目前在行政机关内部,要加快建立健全行政决策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认真落实行政复议制度,完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制度,加强审计、监察等专门监督,形成内部监督机制的良性循环;同时借助外部监督力量,将政府行为完全置于舆论和公众监督之下,这样我们就大可不必设奖买监督了。

  栏目主持:黄庆畅 白 龙

  栏目信箱:htwj@peopledaily.com.cn 电话:010—65368505 65368493(记者 李 刚)

【编辑:朱鹏英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