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地质灾害世界第四 人口膨胀大挖山脚惹"祸"(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兰州地质灾害世界第四 人口膨胀大挖山脚惹"祸"(2)
2009年05月27日 10:42 来源:光明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灌溉用水 软化土质

  兰州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属于典型的半干旱地区。

  “大量的不合理灌溉也是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刘高说。

  由于气候干旱,兰州南北两山的绿化工程及阶地开发,每年需要大量的人工灌溉。人工灌溉改变了城市面貌和区域环境,但却增大了斜坡土体的含水量,出现了局部的塌陷和滑塌,特别是大水漫灌造成局部冲刷严重,大量水体沿黄土垂直节理进入坡体内部,破坏了坡体原有的整体稳定性,引起大规模的塌滑和滑坡。

  另外,随着人口的膨胀,城市生活用水量大增,但像白塔山、华林坪、兰工坪、伏龙坪、桃树坪、望桓坪、和平台、叶家台等台地边缘人口密集,生活用水量大,但没有完善的排水系统,生活用水处于慢流状态,长期渗入水敏性和湿陷性极强的黄土中,使坡体或地基软化,引起房屋开裂、台缘及黄土斜坡的稳定性逐渐恶化。

  据统计,近10余年来,该类地区的地质灾害逐年增加,仅2003年5月至6月内,就发生灾害4起,造成7人死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可以预见,如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该类灾害将会越来越多,造成的损失将更大。”李永进说。

  树立防灾新思维

  兰州的地质灾害,自然因素诱发的一般周期长、规模大,除一部分可进行工程治理外,大部分需采取绕避方案;不合理人类活动引起的灾害一般规模小、频率高、多发生于居民密集区,需进行工程治理,但治理费用巨大,所需资金也是目前政府财政难以承担的。

  专家认为,必须采取新的城市防灾减灾战略,改目前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的局面。

  刘高认为,地质灾害“重在防,而不在治;重在先治,而不在后治”。在工程建设中,主动避开地质灾害多发区域——此乃防;无法避开,非建不可的,要对工程区周围的地质环境进行全面的勘察,在科学研究和论证的基础上,开展地质灾害评估,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对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在灾害发生前就采取治理措施,然后再利用——此乃先治。

  同时,刘高建议在继续完善地质灾害大监测预警系统的同时,应建立以社区为主体的地质灾害小监测预警系统,群测群防,提高城市居民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预警处置能力。

  而李永进则提出开发性防灾的新思路。以阶地台缘的治理与开发为例,台缘小冲沟一般汇水面积较小、洪水量不大、治理难度低、所需资金少,可以由开发商或个人合股进行综合治理,治理所得的土地可以由投资者使用;而台缘斜坡绝大多数由黄土组成,是近几年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可以采取分坡或分段从坡脚向上连续梯级开发,既扩大了建设用地,又保护了斜坡,达到了美化城市、减灾防灾的目的。

  针对南北两山的大水漫灌绿化已使相应斜坡的稳定性大幅度降低,局部出现了大面积溜塌及浅层滑坡的问题,李永进认为,必须改变灌溉方式。为扩大资金来源,上水设施及管道费用可由原承包单位与开发商共同筹集。作为回报可允许开发商按统一规划在绿化区修建楼台厅阁等旅游设施。

  “兰州市所面临的防灾减灾的严峻形势是全国其他省会城市所没有的,因此,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必须根据兰州具体实际,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开辟一条崭新的有偿防灾减灾途径,以改变目前被动的救灾局面。”李永进说。 (记者 陈宗立 通讯员 韩业庭)

【编辑:朱鹏英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