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谁把环保官员逼成了污染举报者——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齐鲁晚报:谁把环保官员逼成了污染举报者
2009年05月27日 11:27 来源:齐鲁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环保局书记举报4年扳不倒污染企业,从中我们可以理解一些地方的环保部门为何在治理污染企业方面无所作为。

  5月26日《新京报》报道,为了关停辖区内的两家污染企业,江苏省仪征市环保局党组书记侯宜中向上级举报,奔走呼吁4年多,报送调研材料累计数十万字。至今,侯宜中已不再担任党组书记,仍坚持举报。

  侯宜中举报4年多居然治不了污染企业,原本就令人惊奇,而更令人惊奇的是,侯宜中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举报信的签署者多达203人,其中多人是当地有头有脸的人士,如仪征市环保局原局长赵有宽、夏永根以及财政局、卫生局原局长等。如此“强大”的举报团队仍扳不倒两家污染企业,怎不令人拍案惊奇?

  环保局书记为何举报4年竟关不掉两家污染企业呢?首先,这恐怕是因为这两家污染企业有保护伞。那么,这个保护伞有多大呢 ?据报道,2003年瑞祥化工未有任何审批手续就上马致畸、致癌、致突变的苯胺、环氧氯丙烷等项目,甚至在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制止下,仍建成投产;而且建成后大肆违规排污,多次被环保部门处罚,却仍关不了,以至于好好的井水洗不成衣服,怪味让附近居民不敢开门窗。这些现象说明,这家污染企业的存在,就是权力凌驾于制度的产物,没有保护伞,污染如此严重的企业怎能生存?

  其次,这恐怕也与体制有关系。根据环境保护法,对污染企业“责令停业关闭”均由县级以上政府决定,环保部门只有检测权、建议权、处罚权等。如果当地政府不听从环保部门的建议,就奈何不了污染企业。而法律对环保部门赋予的处罚权也非常有限,导致污染企业根本不把环境执法放在眼里。仪征市环保局多份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2007年至2008年间,污染企业优士化学就因直排有毒有害污水导致水体严重污染等原因被多次罚款,瑞祥化工也多次受罚。但也仅仅是处罚而已,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处罚只是毛毛雨。

  环保局书记举报4年扳不倒污染企业,从中我们可以理解一些地方的环保部门为何在治理污染企业方面无所作为。其实,污染企业之所以在某些地方存在,除了个别官员与污染企业存在不正当关系外,根本原因还在于某些地方唯GDP至上的发展模式,在于官员要通过经济数据出政绩。为了这个目标,他们就会牺牲百姓利益,要环境保护为经济发展让路。

  如果不能改变这种发展模式,代之以绿色GDP,并将环境保护纳入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环境保护就会虚置,公众利益就会被牺牲,污染企业却总会有生存的土壤。(瞿方业)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