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莫让端午节成“吃粽子节”——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评论:莫让端午节成“吃粽子节”
2009年05月27日 16:34 来源:西藏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这是唐代诗人张建封的描写端午佳节宜人天气和竞赛龙舟的诗句。我们从一些诗歌和文献里可以看出,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中国人过端午节的隆重场面和民间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已经到来,对于我们大多数来说,吃粽子是必需的。但除此以外,我们想不到太多文化背景和底蕴,端午节一定程度上“沦落”成“吃粽子节”,其真实的文化内涵和外延则逐渐被我们淡忘。

  在许多乡村,虽然插菖蒲和艾草,吃糕、吃螺、黄鸡蛋、水蜜桃、粽子,涂上“雄黄粉”,“午时草” 烧汤沐浴,龙舟竞赛等习俗至今仍然顽强地保留着,但在文娱活动日益丰富和价值多元的今天,“粽子”早就不是生活奢侈品,而各种洋节更是名目众多,在三天一小节、一月一大节的状况下,传统端午节被重视的程度逐渐变小,甚至被“边缘化”。

  端午节这一节日名称,就是由《周易》演化而来,体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端午节的设立时间是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与二十四节气和传统的农耕文化密切相关。五月是酷暑季节的开端,古人要在端午节这天进行一系列消灾防毒举措和体育竞技活动,特别是针对身体抵抗力和免疫力低的老人和孩子,这是朴素的卫生保健理念和尊老爱幼观念,在今天值得发扬光大。端午节有关“吃”的内容,则是健康美食文化的倡导。纪念诗人屈原,这是弘扬爱国主义传统,也是一种发扬和教育的体验。——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四大节日之一,不光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还是一种文化积淀和遗产,即使是到了今天,还有更多的现实意义。

  在韩国江陵端午祭申请“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成功的背后,如何有效保护和挖掘中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国内被炒得沸沸扬扬的话题。虽然有关专家指出,韩国江陵端午祭与我国的端午节不完全是一回事,但其成功的经验给了我们不少启示。

  “申遗”保护不了端午节。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遗产,得靠全社会的努力。更加合理有效地传承、保护和创新传统节日文化,把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彰显出来,这是把传统节日发扬光大的当务之急;政府主导、全民参与,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部潜力,这是把传统节日办大办强的社会基础;给传统文化节日传统的文化活动注入现代元素,成功实现现代转型,得到国际认同,这是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活力的主要途径。

  今年端午节是全民第一个放假节日,莫让端午节变成“吃粽子节”。让全民认识到传统节日比“洋节”更有历史文化底蕴和现实意义,让大家在节日期间多从事文体活动,有时间回家看望老人,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萧清)

【编辑:朱鹏英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