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如何让"高考人数下降" 不变成"坏事"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扬子晚报:如何让"高考人数下降" 不变成"坏事"
2009年05月30日 15:34 来源:扬子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根据最新的数据,除了广东、江苏、重庆等省份的高考报名人数比去年稍有增长之外,大多数省份的高考人数出现了减少状况,个别省份的下降幅度甚至超过了10%。

  新闻中一名大学招生人员对高考人数下降做了解读:最重要的原因是“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大学生的就业神话破灭”。这样的改变,未必真是“理性”,但是其实也是无奈的。因为,很多学生未必是真想放弃高考,他们也想通过高考改变命运,但现实的大学生就业情形使他们对未来缺乏确定的认识,于是就在患得患失中失去了参加高考的热情和决心。

  因此,虽然有一部分放弃高考的考生的确是基于理性的选择,他们有更好的更符合自己个性的方式发展自己,但是并不能就此认定高考人数下降是一件不坏的事。尤其对那些因为教育成本沉重与就业趋势不明朗而放弃高考的农村考生而言,放弃高考并不是一件值得称赞的理性选择,而且这样所造成的高考人数下降必然会有很深远的社会负面影响。因此,面对高考人数下降时,必须思考如何让高考人数下降不变成坏事。

  首先,必须营造更公平的发展环境。高考之所以被赋予“改变命运”的含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考在实现命运改变和阶层流动方面的特殊作用。要想让高考不再沉重,就应该保证社会有更多的成长和发展的途径,以保证这些人不通过高考也可以顺利实现自身的提升。只有社会发展途径的多元,人们放弃高考才能真正被称之为理性,否则任何非主动地放弃都是无奈。试想,当社会的学历崇拜和学历“高消费”、“高浪费”依旧存在时,被动放弃高考能称之为理性吗?

  其次,必须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力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大学生使用知识的能力,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被否定的原因,通常是眼高手低,而事实上大学生应该有着专业的素养和使用专业知识的实践能力。二是,提高大学生转化角色的能力。从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化,除了必要的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之外,还应该有相应的社会认知和生存能力,这一点也是大学生需要提高的。

  只有做到了就业力的增加和社会发展的多元,才能够心平气和地说,高考人数的下降是社会成才观、人才观的一个变化,是考生及家长的理性选择。 (江苏 乾 羽)

【编辑:唐伟杰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