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仪征官员举报污染3年 感慨"拳头遇上棉花"(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江苏仪征官员举报污染3年 感慨"拳头遇上棉花"(2)
2009年06月07日 09:16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侯宜中手拿规划图。从2006年起,他以仪征市环保局党组书记的身份,举报扬州化工园区污染问题。记者 吴伟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我得对他们负责”

  侯宜中了解的情况是,化工园废气污染物中包含致癌物

  “扰民气体主要是优士化学排放的贲亭酸甲酯和异戊烯醇”,仪征市环保局环监大队队长于冰解释。

  这两种化合物是农药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体,“目前国家没有排放控制指标,我也不清楚它们在医学上的毒理反应。”

  而侯宜中了解的情况是,化工园废气污染物中包含四氯化碳等致癌物。

  不断有化工园附近的居民称,长期吸入化工园的废气导致了其亲朋好友的肺癌、呼吸道疾病。

  老干部们从仪征市人民医院和仪化公司医院病案室,分别拿到了两组数据。

  以2005年为间隔,化工园投产前三年和后三年相比:呼吸系统疾病住院平均人数上升39.3%,恶性肿瘤平均住院人数上升64.8%,其中呼吸系统恶性肿瘤平均住院人数上升73%。

  侯宜中坦陈,这组数据仅供参考,替代不了严格的毒理学调查,“不能说化工厂废气必然导致本地肺癌患者数量上升”。

  “但我得对他们负责。”他看了一眼客厅里1岁大的孙子。

  受废气影响的,不仅是市民的健康。用侯宜中的话说,还“严重影响仪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

  仪征城西的“镜湖花园”建于2002年,是当时环境最美的商品楼盘。开盘时,创当时仪征最高价1600元/平米,一度升值到2000元以上。

  现在,2000元都卖不上去。此处距化工园直线距离2公里左右,遇有不良气象条件,化工废气臭味令人窒息。

  “镜湖花园”物业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小区只有大约60%的入住率。

  自“镜湖花园”向东200米,是拥有5000多名师生的仪征中学。

  端午假期最后一天,高三照常开课,一位教师说:“我们激励学生,就说‘不好好学习,就在仪征闻气味’”。

  据江苏省环保厅2006年对扬州化工园始建的环评批复规定,“扬州化工园区与仪征主城区之间要留足1000米空间防护距离,该距离内不得建设居住区、学校、医院等敏感建筑”。

  但是,在直线距离500米的金庄组,仍有200多户居民尚未搬迁。

  侯宜中说,现在不断有人外迁,一个人出去就把全家带走。自己走不出去,也要把子女送走。

  统计年鉴显示:仪征城市总人口2002年—2004年三年人口净增5800人,2005年—2007年三年净增900人。

  自揭其短的“叛徒”

  侯宜中以仪征市环保局党组书记的身份,开始举报扬州化工园污染问题

  当过军人的侯宜中说,“我是叛徒,哪有自己人揭自己的短。”

  自2006年9月起,他以仪征市环保局党组书记的身份,开始举报扬州化工园问题。

  挨侯宜中第一炮的,是扬农集团下属瑞祥化工,反映的是其第二批化工项目未批先建问题,而投产的项目有可能致畸、致癌、致突变。

  他分别向扬州市环保局、监察局、江苏省环保厅举报了4次。直至2008年,经过扬州市环保局处罚,瑞祥化工补批了事。

  后来,侯宜中将视线转移到了润扬国泰、恒基达鑫两家企业的化学品储罐项目东移问题。

  他说,如果项目按原计划建成,那化学品储罐区将直抵主城区。一旦发生重特大泄漏或爆炸事故,20万仪征市民几无撤离时间。

  且项目地点位于胥浦河口,河流往南注入长江,发生重特大事故将直接污染长江水源,进而影响到下游的扬州、江都。

  “成百上千吨的化学品,谁也不敢保证储罐发生一点事故的可能都没有,得往最坏处想”,退休化学化验师姜云龙说。

  此时,侯宜中已经在环保局退居二线。

  现任仪征市环保局党组书记的殷恩宇也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与侯宜中进行了联合举报。耐人寻味的是,日后的联名信中,殷恩宇是以“原教育局局长”的身份出现的。

  2008年11月25日,第12次举报,侯宜中找了22位老同志,以“一批老同志代表”的名义,给仪征市四大班子寄信34封。

  化纤厂退休高级工程师程士凤回忆,征集签名时,侯宜中说,退下来应该干点事情了吧?咱们还拿着老百姓给的退休金,闭眼之前积点阴德,子孙后代今后还要在这里住。

  过了一阵,侯宜中怒了,举报“一点反应都没有”。

  联名200多老干部举报

  说起征集签名“一呼百应”,侯宜中拍拍自己的屁股,“我这里干净”

  “大家恨死了。”老医师傅彪(化名)说,“春节那会儿,一听说原环保局书记征集签名,激动得不得了,终于有人说话了。”

  严庆云是最早参与签名的成员之一。以前想解决问题,但他不懂,“现在有个懂的人站出来,就该支持。”

  在仪征家中,说起征集签名“一呼百应”,侯宜中拍拍自己的屁股:“我这里干净。”

  今年2月5日,侯宜中在上一次联名的基础上,总共联合203名老干部、离退休职工,向省市、国家环保部、国土资源部等相关部门,反映扬州化工园对仪征环境的污染。

  联名信上,还有他的前任,原局长、党组书记赵有宽,以及财政局、卫生局等党政副科级以上干部15人。

  联名信有了反馈,找谈话的来了。

  老干部们声称,市里要求各个部门对口做老干部的工作,是老师的归教育局管,是医生的归医院管,老干部由市委市政府管。

  市里通知签名的老干部,仪征市委书记卜宇要接见他们。

  那天正巧下雨,每人发了把雨伞,三四十位老干部坐上了大巴。

  他们先被拉至扬州化工园内的大连化工、优士化学参观。每到一处,就去会议室看宣传片。

  程士凤觉得不对,这种片子是应付上面检查用的。

  中午到酒店,来了个化工园管委会的副主任,讲环保治理、如何达标等问题,滔滔不绝一个多小时。

  老干部们不满,打断了他的讲话,“这次不是听你讲,而是我们要说,要亲自与卜宇对话”。

  副主任说自己下午两点半有事先走,饭后大家各自回家。程士凤打电话给侯宜中:“怎么这样?怎么这样?”

  黄为民是另一批“工厂一日游”的老干部。

  中午吃饭时,讲话的换成了扬州市政府副秘书长,介绍了化工园在税收、就业等方面的好处。他说,化工园也正在逐步改进,并非无动于衷。

  没多久,就遭老干部们起哄,“他不懂环保和化学”,黄为民评价。

  拳头遇上棉花

  针对举报的问题,有关人士分别作出回应,但在侯宜中看来,他们仍是“我行我素”

  侯宜中“折腾”的动静大了。

  今年4月,《中国环境报》记者奉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批示,到扬州调查核实举报问题。8日,报道刊发。

  5月底,新华社记者报道此事,引发强烈反响。侯宜中也成为关注的焦点。

  但是,具体到污染问题的解决,像是拳头打在棉花上。

  已造成的废气污染是既成事实,侯宜中、环保部门、扬州化工园在这点没有太大争议。

  首要的,是治理气味源。

  侯宜中承认,园区两家主要废气排放企业优士化学、方顺粮油在治理废气排放上有所改进。“比以前好,臭味的次数要少。以前每个月三四次,现在一次。”

  他在举报信中建议:“当务之急是,优士废气不能根本治理的生产线,要立即搬出或停止生产”、“优士应从今年开始西迁,三年时间内让出原址,控制瑞祥发展规模,不得再在此地建设任何新项目”。

  在扬州化工园管委会分管环保的副主任吴汛看来,“优士在解决不了问题的情况下,有可能西迁。”只是,需要给优士一点工艺改造的时间。

  事发后,仪征环保局扮演着“和事佬”的角色。环监大队队长于冰在受访过程中,谈的基本全是优士、方顺两家企业的技术改造细节。

  还有针对工业废水的质疑。

  专门用以处理化工园区工业废水的青山污水处理厂,迟迟不能通过扬州方面的环保验收。

  扬州环保局规划处处长包志高回应,青山污水处理厂未达标的原因,是磷含量超过国家标准0.5单位,“中国的水系普遍磷超标,含磷洗衣粉害的”。

  他说,造成磷超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优士化学新投产的草甘膦项目,目前正投资进行针对性整改。

  态度,也是各方争执的焦点之一。

  侯宜中认为,在行动上,针对举报的问题,化工园与扬州环保局“无动于衷,我行我素”。

  吴汛并不认可。她说,侯宜中的举报不是“未果”,而是得到了各级领导,包括化工园的积极响应。“我们告诉过他,化工园已经按照相关规则进行了改进,跟他解释了多次。他举报也没错,(废气)这个事情确实存在。”

  “我不是好事者”

  三年举报之路,侯宜中觉得有点难过,“这已经不是环保部门能自行解决的问题了”

  被媒体报道后,侯宜中忙于见记者与各级领导,在端午节,他还与环保部的两位处长见了面。

  他也在不断回顾自己所经历的19次举报,所走过的三年“排毒之旅”。

  第一年,侯宜中觉得他信心满满,江苏省环保厅副厅长亲自接见,并下派了专门的调查组。

  第二年,坚持,但他没有想到被举报者“一点不改”。

  最后,他“有点难过”,家人朋友都在劝他到此为止。

  其实,侯宜中还有一些多少令扬州感到尴尬、为难的建议。

  “扬农要有选择地迁移,不能整体搬迁到仪征”、“把化工园交给仪征建设与管理”、“扬州不参加化工园区财政分成”、“调低园区级别”。

  “我原本希望内部解决,我不是好事者,(目前)这已经不是环保部门能自行解决的问题了。”侯宜中说。

  □记者 吴伟 江苏仪征报道

【编辑:朱鹏英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