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大学"信访班"创办始末:机制改革凸显人才需求——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沈阳大学"信访班"创办始末:机制改革凸显人才需求
2009年06月08日 02:57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 核心提示

  6月2日,媒体报道沈阳大学今年增设“信访专业”,引发热议。

  存疑的论调是,信访是否能构成专业?针对信访需要开设什么课程?甚至有人对信访制度的存在本身都有质疑,一所地方性大学为何还要去办信访班。

  记者调查发现,“信访班”出现的背后,还另有深刻的社会现实。

  沈阳的进京非正常访数屡居省内第一,去年实施信访机制改革,由于需要专业化人才,“信访班”应运而生。

  改革后,非正常访下降了73%。

  同时,“信访班”又带出一些更富意味的问题。专业人才为信访制度带去的活力能维持多久,人才引进是否能突破信访机制本身的局限。这些都将拭目以待。

  近日,沈阳大学增设“信访专业”,成为当地热议话题。

  该校党委宣传部部长杨开来说,学校老师在公交车上都能听到考生家长谈论此事,“是不是毕业后就直接进入信访局成公务员”、“录取分数是不是很高”。

  “社会关注是对我们的期待。”李梦玲说。

  李梦玲是沈阳大学党委副书记,目前主持工作。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沈阳大学开设法学专业(信访方向)的动议者是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曾维。而学校增设“信访方向”还和沈阳信访工作体制改革有关。

  市委书记动议设信访专业

  市委书记希望沈阳大学能办一个信访专业,以解决信访工作人员学历低等问题

  在大学增设信访专业的动议,起始于去年4月。

  当时沈阳信访局局长陈国强陪同市委书记曾维视察。他说,信访工作人员学历低、人手少。曾维提议,能否让沈阳大学研究办一个信访专业。

  陈国强将意见转达给校方。

  不久后,曾维视察沈阳大学,又一次提到希望沈阳大学能为沈阳的发展服务,培养适用的人才。

  校党委副书记李梦玲意识到这是解决学生就业的好机会,便开始着手办理。

  先是校方组织开会讨论。

  学校领导一致认为,凡是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都应该培养,学校决定由政法学院开办信访专业。

  此前,黑龙江的牡丹江大学曾在2002年开设过信访专业。沈阳大学教务处处长白铁钧与政法学院领导到牡丹江大学考察。

  他们发现,牡丹江大学在法律系开设的信访专业是专科,但学生进校后专业就不了了之,最后还是按法律方向培养。

  回沈阳后,沈阳大学党政领导再次分析办“信访专业”的可行性。

  信访人员需要掌握经济、法学、社会学等各种相关知识。而沈阳大学又是所综合性大学,门类较为齐全,学校有这个授课条件。

  2008年5月6日,沈阳大学委员会向沈阳市委提交了《关于沈阳大学开设信访专业的报告》,表示沈阳大学“将集最优质的师资和教学资源,全力办好信访专业”。

  老工业城市革新信访制

  新旧社会矛盾交杂,信访干部素质不高,使得沈阳的进京非正常访曾居全省第一

  “让学校开设信访专业也是出于提高信访工作人员素质的考虑。”陈国强接受采访时说。

  陈国强,沈阳市委副秘书长兼信访局局长。

  他说,过去信访部门的工作人员年龄老化问题突出,加上信访机制不健全、效率不高,引起群众不满。

  而且,沈阳又是一个信访量巨大的城市。

  2008年以前,全市群众到各级部门的访量每年都在16万人次左右。进京访、进京非正常访居高不下,占辽宁省的40%以上。

  特别是全国两会期间的进京访,沈阳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

  2008年全国两会期间,沈阳进京非正常访达到330案,在辽宁全省排名第一,在全国13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副省级城市大连是60多案。

  “这和沈阳是个老工业基地有关。”陈国强分析说。

  由于企业改制、破产等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这成为群众上访的热点问题。同时,退休教师待遇、非法集资、涉法涉诉等新问题、新情况又不断出现。

  “新老矛盾碰头叠加,人们大量通过信访渠道反映。”陈国强说。

  去年1月,辽宁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曾维调任沈阳市委书记。随后一场意在做好信访稳定工作,解决信访积案的工程提上议事日程。

  去年4月17日,“标本兼治、化解积案、减少新案”的“百日会战”在沈阳展开。

  也正是在去年4月,陈国强从审批大厅主任一职调任为信访局局长。

  随后,陈国强的手机号码很快在上访群众中传开,甚至还被以500元的价格倒卖,现在他的号码已经不再神秘。

  上任后,陈国强经常在半夜接到上访户的电话,令他尴尬的是接到女性上访人员的电话。

  “因为有事求我,对方说话总是很客气,我真怕引起老婆的误会。”他笑说,每次放下电话都要跟老婆解释,时间长了老婆也就理解了。

  现在,他睡觉都把手机调成振动,放在自己的枕头底下,为的是不让铃声吵醒老婆。

【编辑:唐伟杰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