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公交燃烧事故3天5场发布会平息质疑(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成都公交燃烧事故3天5场发布会平息质疑(2)
2009年06月11日 10:49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大考次日

  所有的猜疑止于当天下午的新闻发布会

  经过焦头烂额的第一天后,就是漫长的等待。

  第二天,民众依然在猜测中度过。根据6月5日的新闻发布会内容,有人猜测,既然不是公交车自带的汽油引发燃烧,那就应该是乘客携带上车的。但此时,民众的注意力依然集中在公交车上是否具有完备的安全设备,比如说,铁锤、灭火器、安全阀门等等,公交车司机依然备受诟病,为什么不把门打开,为什么第一个跳下了车,下车后他做了什么。

  然而,所有的猜疑止于当天下午的新闻发布会。

  6月6日下午4时30分,成都市政府召开了第四次新闻发布会,会上明确了出事公交车有3把安全锤,油箱柴油并未泄漏,事故排除了机械故障。关于起火原因,不能定为“自燃”,不排除人为因素。并且进一步核实了死伤人数,对死伤人员进行赔偿的各项措施。在发布会上,还展示了被烧毁的小铁锤照片,以及并未漏油的油箱图片。公交车公司因没法在事故发生后回答车内是否备有小铁锤和灭火器,对于这些安全管理上的漏洞,他们在发布会表示了道歉。

  既然排除了公交车本身的燃烧,所有民众的想象开始转向究竟是谁带上了汽油,又是什么原因,以什么方式点燃了汽油。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盒子”,在天涯论坛上,有网友积极献策,怀疑第一个跑出公交车,“往包里塞东西,哭声很大的人”。此外,还有人仔细解析网上公交车燃烧视频的技术错误,以及拍摄者“不救人而拍视频”的道德考量。

  大考三日

  事情变得越来越明朗,舆论转向公交车是否安检

  事情变得越来越明朗。经过三天的调查后,6月7日晚11时,第五次新闻发布会再次召开。

  “有人携带易燃物品上车”成了最后的定论,“有人携带易燃物品上车,不排除过失或故意引发燃烧,但可以排除爆炸引发燃烧”。之后的舆论又转向了公交车是否能进行安检,公交车超载问题什么时候才能解决。唯一还是个谜的就是点火原因还没有查明。新闻发布会最后“呼吁知情人员积极主动向公安机关反映相关情况”。公交车燃烧事故基本告一段落。

  在整个事故的处理过程中,成都市政府对事件的快速反应的能力让人印象深刻。从第一天连续三场发布会的召开,到救援情况的及时发布、事故原因调查、安置赔偿等,都非常及时。而事故进展的新闻发布会则是所有行动的窗口。

  三天的新闻发布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而新闻发布处常设人员也只有两三个”,成都宣传部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新闻发布处是去年“5·12”地震后才成立的。在全国来说,宣传系统内设置新闻发布处的还不多。

  “新闻发布处工作人员不多,平时主要联络各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这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所以发生重大事件,新闻发布处就能起到组织作用。”

  “要说经验的话,去年地震发生后,对政府宣传工作提出了挑战,同时也是一次锻炼”,在地震后,“这里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应急机制。当然,领导的决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旦有情况发生,这个机制就会灵活启动。”这位负责人谈到。“我们不和谁进行比较,快速、公开有效信息,让民众获得最大的知情权”,其实这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专家评议

  政府危机公关

  重在主动及时

  “这次成都市政府对公交车燃烧事故处理得非常好,反映了政府危机公关能力的提高。”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张昆这样评价这次公交事故的处理。

  他说,从历史上来看,政府与媒体关系的处理经过了一个渐变的过程。以前,事情发生时,有关部门不会主动与媒体进行沟通,通过媒体向民众报告。而网络媒体的出现则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新的挑战。“现在,事情发生后,政府先动起来,与其被动回应,不如主动及时公布信息。”

  张昆说,从历史经验来看,“迅速把信息公开化透明化,这是政府危机公关的要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公交车燃烧事故’的处理及时,也是民意的胜利。在一个新的媒体格局之下,政府姿态越来越开放。”

  对于整件事情的进展,他一直关注。“公交车事故发生后,全国各地的城市都对公交车安全进行了检查,提醒了某些城市,为公交车配发小铁锤。引起了各地的重视,对民众安全的重视,这或许是最重要的。”

  不过,他说,这次成都公交车燃烧事故,一天开了三场发布会,让人印象深刻、评价很好,也从侧面说明过去开放得还不够。开放应该是一种常态。

  “这次事故,如果发生在其他地方未必能处理得这么好。因为去年地震发生后,四川对重大事故的处理能力有了提高,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应急机制。”

  2003年的非典报道算是一次转折点。事件发生初始,对信息的公布有些藏着掖着,张昆说,正是那时没看清在新的历史环境下,这种运作惯例已经失灵了。幸亏及时改变,之后,才慢慢进入良性的循环轨道。而众所周知的“华南虎照片真假事件”、“三鹿奶粉事件”已经成为政府危机公关的研究案例。

  而2008年“汶川大地震”危机公关,则是各地政府应该学习的正面范本。“政府危机公关的一个核心就是信息的透明和畅通。”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潘小娟曾说。(文、图/本报记者 杜安娜)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