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日报:警惕“官车”升级换代强化公车消费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检察日报:警惕“官车”升级换代强化公车消费
2009年06月15日 09:26 来源:检察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最近公布的“2008——2009年度中央国家机关协议供货汽车厂商名单”中,国产宝马、奔驰首次入围。至此,三大国产豪车品牌悉数进入政府采购领域,今后国务院、中央各部委和中直机关可以招标采购宝马、奔驰汽车作为政府公务用车(6月14日《深圳特区报》)。

  早在四五年前,作为豪华汽车品牌的典型代表,宝马、奔驰就向奥迪在高档公务用车领域的垄断地位发起了挑战,经过几年的努力,如今宝马、奔驰终于进入中央国家机关协议供货汽车厂商名单,打破了奥迪在豪华公务车市场的独霸局面。这在一定意义上意味着中央国家机关的“官车”标准的升级换代,让人担心的是地方国家机关的“官车”标准也可能随之提高。

  长期以来,公车消费是各级国家机关及其他公权部门公务消费和官员职务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官车”在很多场合相当于公权机关的脸面,代表着官员的架子和派头,也折射出某种根深蒂固的特权意识。在缺乏有效约束的情况下,公车消费存在着“能上不能下”、“就高不就低”的膨胀冲动,这也是一些地方公车配置屡屡超标、公车消费严重浪费、“车轮腐败”愈演愈烈,令财政越来越不堪重负的内在原因。

  据统计,公车使用中普遍存在公用占1/3、官员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的“三三制”现象。某省一位政协委员曾在该省政协会议上建议加快推行公车改革,结果遭到一些公车司机的指责,有人谩骂他“你是在维护官僚的利益。车改了,当官的有了车贴,我们司机怎么办,去喝西北风”?更有人扬言要去砸他家的玻璃。显而易见,某些公权机关、官员、官员家属以致司机都成了现有公车制度的既得利益者,公车改革面临的阻力之大、困难之多可想而知。

  鉴于公车消费存在种种问题,社会各界对此反映强烈,实行公车改革已是大势所趋,一些地方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间,围绕公车改革“要不要实行货币化”、“公车拍卖要不要限制‘物归原主’”、“交通补贴该不该按照职务和级别高低发放”等问题,有关方面、社会舆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和博弈。在这个当口儿,宝马、奔驰正式进入中央国家机关公车供货名单,高档“官车”市场的蛋糕越做越大,势必进一步激发某些公权机关和官员对公车消费的留恋心理,助长公车消费在公务消费和职务消费中的惯性与刚性,其结果很可能拖了公车改革的后腿,甚至推动公车消费在原有基础和规模上“鸟枪换炮”,迅速提升到更加高档豪华的水平。比如,对一个开着桑塔纳3000的官员而言,是取消公车待遇后每月发给2000元交通补贴有面子呢,还是把公车标准一下子从桑塔纳提到国产宝马、奔驰更有诱惑力?答案几乎不言而喻。

  公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建立起强有力的财政约束机制,使公车消费受到从财政管理部门到预算立法机关(人大)的严格限制,从源头上遏制住一些部门“自己批钱买车自己开”的行为冲动。这需要一定时间,需要改革者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和统筹协调的政治智慧,但眼下更需要对“官车”升级可能强化公车消费的路径依赖予以高度警惕,并对公车改革进程及前景进行理性的评估,防止公车改革在既得利益者的干扰和阻碍之下半途而废。(潘洪其)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