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献研究室专家:中国的问题仍要靠自己解决(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央文献研究室专家:中国的问题仍要靠自己解决(2)
2009年07月01日 11:20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贡献三:建立起中国工业化的基本框架

  经过前27年的建设,中国从建国之初的一穷二白的烂摊子上站立起来,开启了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并建立了独立自主的中国工业化的基本布局。

  1953年1月1日,我国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要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在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195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原定的主要指标大都提前完成了。接下来的1957年是我国经济建设进行得最好的年份之一。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1953年开始实施,到1957年底,各项指标大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一五”期间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同世界其他国家工业起飞时期的增长速度相比,也是名列前茅的。这期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而在1956~1966年,即从八大一次会议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这十年,虽然在前进中遭到过严重挫折,但仍取得了很大的成就。1964年,周恩来同志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即现代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以国民经济调整中退到最低点的1962年为基期,在1963年到1965年的三年中,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5.7%,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7.9%。以1957年为基期,在1958年到1965年的八年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938亿元,建成大中型项目531个。

  工业的建设,以1966年同1956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3倍。在钢铁工业方面,除了我国最大的鞍山钢铁基地进一步建设以外,武汉、包头两大内地钢铁基地主要是在这十年中建设起来的,还有一批大中型钢铁基地也陆续在各地建成,战略大后方的攀枝花钢铁基地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建设的。在机械工业方面,分别形成了冶金、采矿、电站、石化等工业设备制造以及飞机、汽车、工业机械制造等十几个基本行业,并且能够独立设计和制造一部分现代化大型设备。1964年,我国主要机器设备的自给率已达90%以上。支援农业的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农村用电量增长70倍。工业地区布局和门类结构有了改善。特别突出的是石油工业发展成为这个时期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10年间新修铁路近8000公里。全国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同时,科学技术也成绩显著。1956年制定的12年科学技术远景规划中的许多具体要求均已达到,1963年提前制定了新的十年(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1961年中央作出以研制“两弹”(原子弹和导弹)为中心,加速国防科研和工业发展的重大决策。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这一辉煌成就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贡献四:制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

  边彦军认为,尽管曾出现过十年“文革”的灾难,但现在来看,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创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仍是正确和高明的。“我国边疆地区大多居住着不少少数民族,如果没有正确民族政策,那么,边疆就可能不稳定,搞改革开放,搞和谐社会建设都是不可能的。这个功劳,不用商量,要记在老一代革命家身上”,边彦军分析说,从新中国建国开始,我们党就成功地争取了少数民族的支持,制定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就是说,“不是搞清一色,而是民族团结、民族联合,共同建设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

  贡献五:应对处理了多次国内外突发事件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伟大政治家的能力和气魄,高明地、正确地应对和处理了突如其来的多次国际国内危机和突发事件,显示了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超的领导能力和领导艺术。

  比如,1950年6月,朝鲜战争突然爆发。这场我们没有预料的突发事件打乱了我国国内的原有部署,直到今天其影响还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审时度势,冷静应对,毅然决然作出抗美援朝的决策,这场战争的胜利也使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再如,1953年斯大林突然去世,对党内发生高饶事件和国际发生中苏论战和两国的交恶是有影响的,再下来是1958年的台海危机,金门炮战。还有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中印边境反击战。“文革”当中的珍珠岛事件,等等。

  而在应对这些突发事件和处理这些事件的过程中,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表现了他们的能力和气魄,显示了高超的政治艺术。直到今天,人们在回顾这些过程的时候,还会心悦诚服地佩服他们。边彦军将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外交贡献概括为三条:一是,大气魄、大视角,高屋建瓴,势如破竹;二是,以我为主,牢牢抓住主动权,处理外交如烹小鲜,不让你料到,又为我所用;三是,不拿原则作交易,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即核心利益。

  中国的问题仍要靠自己解决

  在边彦军看来,在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诸多贡献中,进一步梳理后最重要的是两条:

  一是,选择社会主义和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今天这已发展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与时俱进、时代发展的结果,其核心是“社会主义”。在中国国情下,坚持社会主义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复兴的根本,也是国家和民族的“身家性命”。坚持社会主义,就有一个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可能有多种理解、多种解释。边彦军认为,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很简单,就是邓小平说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四个字,包含有两个词,一是“共同”,指人民的大多数,这大多数人怎样?引出第二个词“富裕”,强调的是富裕而不是贫困,即中国绝大多数人要实现共同富裕,无论“三个代表”,还是“和谐社会建设”,其根本主旨都是要实现共同富裕。

  二是,要坚持马列主义在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始终将其作为主流的意识形态。“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就是要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经学’,作为在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的执政党的世界观、价值观,并用于指导执政理念,政策方针,以及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边彦军分析说,改革开放已三十多年,形形色色的理论、主义,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我们,比如,西方的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新保守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第三条道路,等等,花样翻新。“但是,拿这些东西来治理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能管用吗?历史和实践都证明是‘真的不能’。而源于中国传统的儒学、新儒学同样也难当大任,一百多年的历史实践已经证明,其救不了中国,也不能指望它能复兴中国”,边彦军这样说。

  值得关注的是,每逢党的重大会议,总会冒出一些似乎是新潮的主张,试图把我们在实践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往一旁扭。而且,这些主张往往打着解放思想的旗号,但历史终究会证明,靠外人,靠旁人,靠死人都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归根结底,还要靠我们自己。边彦军指出:“这是经过近百年的摸索,经过流血牺牲换来的宝贵经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我们党就是靠此凝聚起来的,面对未来,建设我们的国家,还是要靠此来强根固本。”

【编辑:吴歆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