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国家概况(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德国国家概况(3)
2009年07月01日 18:11 来源:中国外交部网站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基本外交政策】欧盟建设和跨大西洋伙伴关系是德外交政策两大支柱。德积极参与解决地区热点问题,愿在国际事务中承担更大责任,成为欧洲及全球范围内有行动能力、可信赖的合作伙伴。主张建立以联合国为主导的全球合作体系,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共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的公正发展,努力在全球范围内解决贫困问题。

  【对当前重大国际问题的态度】

  关于国际形势:认为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社会在21世纪面临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以及失败国家等非传统和非对称威胁,各国利益休戚与共,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有效应对挑战。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相互依存更加紧密。南北差距不断加大,贫困问题严重,人口膨胀、非法移民、气候和生态恶化等问题凸显,威胁到世界的安全与繁荣。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与贫困、战乱和气候变化的根源做斗争,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主张加强预防外交和多边合作,实现民主、人权和法治。

  关于欧盟建设:认为欧盟为德政治、经济利益根本之所在。对欧盟关系是德对外关系两大支柱之一。2007年上半年任轮值欧盟主席国期间主持欧盟纪念《罗马条约》签署50周年庆典活动,并通过了《柏林宣言》。欧盟领导人峰会期间出台解决欧宪危机的时间表。积极推动制定“欧洲能源行动计划”,确保内部电力与天然气市场如期启动,推动欧盟共同能源政策的形成。力主调整预算,加大对教育、研发和创新领域的投入,提高企业竞争力,改善就业状况,推进里斯本进程。支持发展欧盟共同的安全与防务政策,重视北约与欧盟两大机构间协调与合作的顺利进行。2008年德推动欧盟首脑会议通过至2020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的目标(以1990年排放量为基准)。支持启动与克罗地亚的入盟谈判,看好西巴尔干国家入盟前景。但认为欧盟扩大也应考虑自身的接纳能力,主张欧盟与土耳其发展“优先伙伴关系”,不设定土入盟时间表。

  关于跨大西洋关系和北约问题:视北约为其安全和防务政策的最重要保障,呼吁对北约进行改革并加快转型进程,使其成为欧美就战略问题进行平等对话的核心场所与协调机制。重视北约与欧盟间的协调与合作,强调增强行动能力有助于加强跨大西洋安全伙伴关系的欧洲支柱。认为北约未来仍是欧美之间的价值与利益纽带,支持欧盟与北约加强合作,发挥独特作用。支持北约与日、韩、澳、新等亚太国家加强联系。支持北约“门户开放”政策,但认为近期接纳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入约的条件尚不成熟。

  关于伊朗核问题:德伊传统上一直保持较密切的关系,德是伊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认为伊核问题是核不扩散机制面临的重大挑战,承认伊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但必须阻止其发展核武,敦促伊全面终止铀浓缩活动,批准《核不扩散条约》附加议定书,并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德联合法、英积极参与解决伊核问题,是伊核问题六方会谈的积极倡导者,也是除安理会“五常”外唯一的参与者,支持联合国安理会1737号和1747号决议。德认为伊2008年8月初递交的对伊核问题六国复谈方案的书面答复仍不能令人信服,称如伊不停止铀浓缩活动,联合国安理会应采取进一步行动。

  关于中东问题:积极介入中东问题,主张欧盟应发挥更大作用,同时强调美的作用不可替代。认为解决中东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巴以冲突。主张以色列的生存权和巴勒斯坦的建国权都应得到保证,希望以巴在“路线图”基础上解决冲突。2007年默克尔以欧盟轮值主席身份两次出访中东。2008年3月,默克尔总理率7位部长访以,德以举行首次政府磋商。6月,德牵头召开援助巴勒斯坦国际会议。12月,黎总统苏雷曼访德。2008底以巴在加沙冲突再度升级后,德国总理及外长分别与埃及、以色列、沙特等国领导人与外长通话,呼吁以巴双方停火,防止冲突进一步升级。

  关于伊拉克问题:反对美对伊动武,强调联合国应在伊战后重建中发挥主导作用。欢迎伊全面恢复主权,主张伊未来政治进程由伊人民自主决定,愿与其他国家一道帮助伊推进民主化进程。主张尽早建立伊军队和警察机构,但不同意以北约名义介入伊事务,坚持不向伊派兵,只在伊境外培训伊安全人员。积极参与伊经济重建,并提供人道和医疗援助,助伊恢复供水、供电系统及职教制度。承诺进一步增加对伊援助,表示将在巴黎俱乐部框架内减免伊欠德80%的债务。

  关于阿富汗问题:德阿于2002年恢复外交关系。德重视并积极参与阿富汗重建,曾多次主办阿问题国际会议。在2006年伦敦阿问题国际会议上,承诺未来5年对阿提供4亿欧元援助,是欧盟中最大的对阿援助国。德还是阿国际安全援助部队的最大出兵国,负责协调在阿北部的行动。德计划从2002年至2010年累计对阿提供9亿欧元援助。2008年7月底,施泰因迈尔外长赴阿富汗实地考察。10月16日,德联邦议院批准联邦内阁提案,同意将德在阿富汗驻军任期延长14个月,最高限额也从3500人提高至4500人。

  关于朝核问题:德朝于2001年3月建交,双边往来不断增多。德认为朝鲜半岛局势攸关东亚和平与稳定,积极鼓励朝推进缓和与开放政策,与美、日、韩改善关系。2007年1月,美朝双方代表在柏林举行会晤。主张以和平手段解决朝核问题,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对朝试射导弹和核试表示严重关切和谴责,欢迎安理会通过有关决议,对第六轮六方会谈第一阶段会议发表主席声明表示欢迎。对朝关闭宁边核设施表示欢迎,期待朝公布其核计划并重返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希六方会谈进程能向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迈进。

  关于联合国改革及德“争常”问题:重视多边外交,认为多边主义是解决国际问题的最好方式。强调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和解决重大国际问题的关键作用,积极推动联合国及安理会改革。2005年与日本、印度和巴西联合“争常”。2006年1月,与印、巴再次提出有关安理会改革的决议草案。目前,德认识到“争常”目标短期内难以实现,但并未放弃努力,继续做非洲等各方工作。2007年1月,日本首相安倍访德期间,德日表示不放弃“争常”目标,并将为此一道努力。德已表示希竞选2011至2012年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

  关于维和问题:主张国际社会进一步加强危机预防,愿继续在遵循联合国宪章、国际法和德基本法的基础上参与欧盟、北约和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目前是欧盟和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重要参与国,在巴尔干、阿富汗等维和行动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向科索沃共派遣2200名德国联邦国防军士兵,国际安全援助部队中共有3500名德国军人。

  关于反恐问题:谴责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呼吁加强国际反恐合作和情报交流,认为反恐应遵循国际法,军事手段应是在联合国框架内使用的最后手段。主张反恐重在消除滋生恐怖主义的根源,切实解决发展问题,并与伊斯兰国家加强对话。赞成尽快制订并实施《全面反恐公约》,以更有效地打击恐怖主义。

  关于裁军、军控和核不扩散问题:裁军、军控和核不扩散问题是德外交与安全政策的核心关切。坚持完全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长期目标,致力于核裁军和加强国际核不扩散体系,主张加强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国际组织的作用。坚持严格的军备出口规定,并注重与欧盟各国就军备出口方针进行协调。对中国在维护核不扩散以及伊核、朝核问题上的积极作用表示赞赏。

  关于能源安全问题:认为世界进入能源不安全期,能源安全不仅包括供应安全和油源稳定,还包括环境保护、运输线路安全、能源来源多样化和提高能效等内容。俄乌“天然气事件”和俄白输油争端后,确保自身能源安全的意识明显增强。推动欧盟形成共同能源政策,确保2007年7月顺利启动欧洲电力和天然气共同市场。主张利用八国集团框架加强国际能源安全及政策协调。

  关于发展援助问题:认为发展问题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任务,德应为解决该问题发挥切实作用。计划进一步调整外交、安全、发展援助、人权、对外经济和对外文化政策,以协调和加强德与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拟逐步提高发展援助金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目前为0.33%,2010年和2015年将分别提高到0.51%和0.7%。发展援助的重点是非洲,对非援助金额占其双边援助的30%。

  关于人权问题:人权政策是德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人权不可分割,大规模侵犯人权是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威胁。强调通过双边法治国家对话以及多边合作促进民主和人权。2006年5月,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首批成员。

  【同法、英的关系】重视与法、英的合作,推动欧盟内的大国关系均衡发展。德法特殊关系是德欧盟政策的核心和对外政策的基石之一。二战后德主动与法和解,共同致力于欧洲联合进程,德法轴心成为欧盟一体化的“发动机”。德法领导人坚持6至8周会晤一次及每年举行两次联合内阁会议的机制。德重视英国在跨大西洋关系中的特殊作用和英国在欧盟的实力和影响,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德英两国外长发起共同倡议,建立采取有效的欧盟和多边战略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但双方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思路上出现严重分歧。

  【同美国的关系】对美关系是德对外关系两大支柱之一。重视维系和发展与美的盟友关系。施罗德政府曾坚决反对美对伊动武,导致德美关系一度陷入低谷。德新政府上台后,将重新改善德美关系作为其外交政策的一个主要目标,德美交往明显增强,两国关系回暖。2008年4月,德外长施泰因迈尔访美并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提出建立“跨大西洋议程”(new transatlantic agenda),认为面对贫富分化、资源紧缺、气候变化、亚洲崛起和国际恐怖主义猖獗的挑战,欧美必须更新并扩大伙伴关系。2008年6月,布什总统访问德国,7月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访问德国。

  【同俄罗斯关系】视俄为政治、军事大国,看重俄在解决全球与地区冲突、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以及欧洲政治、安全事务中的作用,认为从地缘政治角度考虑,德俄及欧俄关系具有战略意义。默克尔政府上台后,坚持两国政府磋商、民间对话等各种合作机制,致力于继续发展和深化与俄的战略伙伴关系,推动双方在经贸和能源领域的合作,但同时突出对俄民主、人权等问题的关注。2008年双方高层互访频繁。梅德韦杰夫总统5月就职后,施泰因迈尔外长作为首位外国政要访俄。6月,梅德韦杰夫访德。8月,默克尔总理在索契与俄总统会晤,双方重点就南高加索危机进行磋商。10月,德总理赴俄圣彼得堡参加德俄一年一度的“德俄圣彼得堡对话”。

  【同亚洲国家的关系】德认为亚洲在世界政治和经济舞台上迅速崛起,在未来政治、安全政策和经济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看重亚洲的巨大市场和发展潜力,积极谋求通过双边和多边渠道加强与亚洲国家的关系,以谋取经济利益。同时认为亚洲的发展仍存在不稳定因素,正日益从战略角度认识亚洲的政治、经济和安全挑战。认为中国和印度的崛起不仅对本地区,也将对未来世界格局产生重要影响。重视同日本的关系,希进一步发展与日密切而充满信任的关系,加强双方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合作。默克尔总理上任后访华三次,访日、印各一次。2008年11月,施泰因迈尔外长访印。

  【同非洲、拉美国家的关系】德重视发展与非洲关系,加大对非投入,增加对非发展援助。德视拉美为全球治理伙伴,认为应全面提升21世纪德拉伙伴关系。2008年5月,默克尔总理赴秘鲁出席欧拉峰会,并首次访问巴西、秘鲁、哥伦比亚和墨西哥。2008年9月,德外长在联大期间首次会见古巴外长。

  最近更新时间:2009年02月11日

【编辑:朱鹏英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