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胡斌替身说”为何愈演愈烈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媒体评论:“胡斌替身说”为何愈演愈烈
2009年07月28日 08:12 来源:西安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日,网络传杭州“5·7”案被告人胡斌系替身的谣言,有网民对其替身进行人肉搜索,称替身是一位的哥,名叫“张礼礤”,并上传了“张礼礤”的照片,更有网民猜想“可能是有三个胡斌”。此话题目前在网络上不断发酵。

  一起原本应该案情明晰、情节简单的普通交通肇事案,为何呈现出如此悬疑的发展趋势?要洞悉扑朔迷离的“替身门”,必须将时间拨回案发之初,还应系统梳理一遍肇事者及其家人、当地公安机关以及死者家属的种种表现。简单回顾,稍加提炼,我们可以得到几个关键词:“富二代”、“飙车”、“欺实马”、“113万赔偿”。

  正是这几个关键词激荡起的民意潜流,将这起发生于闹市斑马线的交通肇事案推到了公共事件的位置上。不得不说,胡斌和他母亲、朋友在案发现场没有对生命表现出起码的敬畏和尊重,给关注此案的公众心里留下了极其恶劣的印象。

  再结合“富二代”这个关键词,对这对缺乏人情味、炫耀着权势嚣张表情的母子,很多人是厌恶的,这也是一审胡斌被判三年,很多人认为判得太轻的原因。加上庭审时那个眼神乖巧,站姿谦恭的被网民认为是“张礼礤”的人,与案发现场那个以手遮脸的胡斌判若两人,“替身论”就这样出现了。

  有评论者认为,庭审时胡斌没必要使用替身,所谓的替身论只是社会“仇富”心理作祟,是继续妖魔化“富二代”的表现。这里,我们假设张礼礤是个和贾君鹏一样的虚拟人物,那么“他”是怎样出现的呢?

  可以说,替身说在胡斌案上出现或有其偶然性,但是在信任危机的大环境下,这种以不信任为基调的凝聚民意焦虑的事件出现又有必然性。确实,从“俯卧撑”到“躲猫猫”、“做噩梦”,以及胡斌的“七十码”,上海的“压力差”这些事件中,都凸显了民意对职能部门的某种不信任。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