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产部首任部长:没有互联网,国家会更封闭(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信产部首任部长:没有互联网,国家会更封闭(2)
2009年08月07日 08: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先发展了再说

  中国新闻周刊:在当初,政府内部对于要不要上互联网,有过争论吗?

  吴基传:当时对互联网是有担心,但是后来,认为互联网从技术上会很有利的意见占了上风,决定先发展了再说。那时对互联网的担心,主要有这样几方面:互联网没有管制。当时网上就有黑客,有病毒,也有很多垃圾和黄色的东西。人们也担心青少年的教育问题。还有就是赢利模式的问题,在网上提供信息的人,怎么得到利益?那时的担心到今天还是存在,不过现在这些担心更普遍了。

  中国新闻周刊:我看到过对你的一个评论,从最后一任邮电部长到第一任信息产业部长,正好也经历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这对你也是很大的变化?

  吴基传:主要还是国家体制的变化。搞改革不是我一个人搞,是国家的政治要求,我是推进这个事情。现在实践证明,电信的改革是成功的。作为通信主管部门的领导,我觉得通信是个工具,应该提供好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不能搞垄断。

  为市场经济服务,在技术的进步和市场发生矛盾的时候,应该服务于市场。你的技术再好,价钱很贵,根本用不起,你的技术还是没用。市场有需要,技术才能促进发展,技术进步可以促使市场的成熟。

  比如手机短信的业务。当时移动公司也没有想到手机短信这么火爆。发一条才一毛钱,市场一下就推广开了。现在一年7000多亿条,这就意味着年收入700个亿。相对来说,当时邮电部对互联网,是重视,但是认识不深刻,没有把它看成是一种通讯业务的创新,却在以传统思维来想,是不是要把我的电话电报业务分流啊?当然,后来信息产业部对互联网还是大力支持的。

  中国新闻周刊:从最后一任邮电部长到第一任信息产业部长,你这一段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

  吴基传:是网络泡沫的破灭。1999年,我在美国参加一个电信部长的会议。我讲网络会有泡沫。美国当时正是网络热潮,他们说你这个信息产业部长,你应该对网络支持啊,怎么还说有泡沫呢?我不是姓吴吗?他们就叫我“无先生”,英语就是“Mr. NO”。但到了年底,网络泡沫就开始破了。

  从2000年到2001年,网络泡沫破灭以后,对网站冲击很大,损失也很大。也使人们从正反两个方面认识互联网。后来全球网络的发展,都比较理性了。

  另一件难忘的事,是3G牌照的拍卖。英国在拍卖时,拍出了天价,把电信公司都拍倒了。我说这不能搞,电信公司垮了,政府还得给补贴嘛。我在主管的时候,还是把握了国情,没有这么搞。3G要稳步,网络要防泡沫,要务实。

  中国新闻周刊:你现在退下来了,每天在家会上网吗?

  吴基传:上网。我主要是浏览信息,倒没在网上看电影。家里接了宽带进来,又搞了一个无线的路由器,每天家里人人抱着个笔记本,自己在那里上网,“家庭网吧”,哈哈。我在联众上有个账号,也玩游戏,“锄大地”。网上玩游戏,最麻烦的是你玩一会儿,对方就走了,你本来牌正打得挺好的……

  中国新闻周刊:你有没有设想过,如果中国一直都没有互联网,会是什么样子?

  吴基传:那不可能啊。你看还有哪个国家没有互联网?如果是那样,国家会更封闭了,那就是回到过去那个时代了,什么也不知道。 ★

  中国互联网的最初几步

  1987年9月14日,在中国的北京,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的一台电脑上,王运峰教授在德国布卡斯鲁厄大学教授措恩(Zorn)的帮助下,发出了第一封电子邮件。这封邮件的内容今天已经广为人知:“越过长城,走向世界”。这是大家公认的中国发出的第一封真正意义上的电子邮件。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高级研究顾问王恩海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解释说,通过我们自己的邮件服务器,自己的邮件节点,把邮件发到国外去,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子邮件。

  这封邮件在路上走了6天,9月20日才到大洋彼岸的终点。为什么这么慢?“那时收费很贵啊。这封信要经过好几个服务器来转送,因为线路贵,服务器并不是24小时都开,每天只开一会儿。所以往往到了一个服务器,就要再等一天。”王恩海说。

  1989年时,一个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项目启动,叫做“中关村示范网络工程”,把北大、清华和中国科学院的网络联起来共享资源,建起一个NCFC网。这还不是互联网。但它已是中国互联网的最初雏形。

  1990年,王运峰授权德国人措恩注册了我们中国的顶级域名:cn。因为当时中国还没有自己全功能的互联网,注册下来后,只好先放在德国布卡斯鲁厄大学机房的一台机器上。行政联络员是钱天白。

  到了1992年时,中国科学院的钱华林教授到日本参加国际互联网协会的年会(INET92’),他代表中国第一次提出要加入互联网,但因为政治障碍,被拒绝了。

  1994年在美国华盛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胡启衡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重申了加入互联网的要求。这一次,中国人得到了认可。4月20日,NCFC通过美国的一家公司接通了一条国际互联网的专线,虽然只有64K的带宽,尚不及我们今天普通网络用户带宽的一个零头,但它的意义是历史性的: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是一个有全功能互联网的国家了。

  又过了一个月,1994年5月21日,在钱天白和德国布卡斯鲁厄大学的协助下,中国互联网的顶级域名服务器回到了中国。

  1994年9月,中国邮电部电信总局与美国商务部签订了中美双方关于国际互联网的协议,规定电信总局将通过美国Sprint公司开通两条64K专线,这后来成为中国公用计算机网(即CHINANET)的国际出口。1996年1月,CHINANET全国骨干网建成正式开通。也就是说,原来的科技网,教育网,都是专业网,限于特定领域的人来用,而这个CHINANET,是公用的,后来又有了金桥网,全社会普通百姓都可以用,普通中国公民们都可以上网了。 (资讯/黄艾禾)

【编辑:朱鹏英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